立足西部 走向世界
首页 要闻中心 印象天府 西部视野 特色园区 文化旅游 三农瞭望 家居交通 社会民生 招商经贸 科教医卫 质量安全 特色经济 经纬广角 博览大观
招商经贸 当前位置:首页 >>  招商经贸  
范锐平出席开工仪式并率队调研重大项目推进工作 王凤朝参加
  2021-05-15  
范锐平出席开工仪式并率队调研重大项目推进工作 王凤朝参加


发布时间:2021-05-15 08:24:34来源:成都日报访问量:


西南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开工
以项目为中心以功能为目标组织经济工作

■始终保持以项目为中心、以功能为目标组织经济工作的战略定力,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项目推进面临的突出问题。

■学习成都东部新区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精神,闻令而动、知过即改的胸襟,主动担责、事不避难的品质,知职责而奋进,知不足而奋起。

■聚焦产业链强链补链,大力招引破解“卡脖子”问题的产业化项目;聚焦城市功能“补短板”,持续招引“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性项目。

■加快推进产业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标准厂房、商务楼宇、科创空间和人才公寓,吸引全球高端要素人才加速集聚。

■国资国企要与城市同成长、共进步,深度参与城市功能和重点产业建设。

5月14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出席西南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开工仪式,并调研全市重大项目推进工作。他强调,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基础性工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保持以项目为中心、以功能为目标组织经济工作的战略定力,学习借鉴先发城市经验,改革创新、担当破难,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项目推进面临的突出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参加。

西南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位于成都东部新区三岔TOD片区,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将于今年正式启动办学招生。当日上午,范锐平一行乘坐地铁18号线来到项目建设现场,与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顺洪、校长杨丹共同出席开工仪式,并详细了解学院规划建设和三岔TOD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推进情况。范锐平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西南交通大学建校125周年表示祝贺。他指出,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成都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在蓉高校高质量发展。希望双方以此次合作办学为契机,携手推动政产学研用投协同发展,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专业化企业来蓉,助力成都做大做强做优轨道交通产业。

开工仪式后,范锐平一行又深入成都东部新区的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天府校区、轨道交通资阳线福田站等部分重大项目现场督导调研。每到一处,范锐平都详细了解项目推进整体情况,现场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勉励大家加快推进片区综合开发,引进更多功能性、产业化项目,全力推动成都东部新区加快成型成势,持续提升经济人口承载力。

范锐平指出,成都东部新区成立一年来,从“白纸画图”到“平地立城”,一大批高能级、功能性项目持续落地开工建设,呈现出日新月异、蓬勃向上的气势,发展势头令人鼓舞。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他们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精神,学习他们闻令而动、知过即改的胸襟,学习他们主动担责、事不避难的品质,知职责而奋进,知不足而奋起,把批评当信任,把压力当动力,奋发有力、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善于破难。

当日下午,范锐平王凤朝等市领导组织召开全市重大项目推进会,听取了全市1月至4月经济运行情况汇报,分行业、分领域听取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情况、逐一分析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会上,各区(市)县和市级有关部门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市领导们要求系统梳理、认真研究、全力支持,确保今年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实现,为明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后劲支撑。

范锐平指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人口、资金、要素的稳定投入,离不开重大项目的牵引承载。经济转型升级,离不开吸附力、辐射力、竞争力持续增强,离不开产业体系的支撑和城市功能的带动。要始终保持以项目为中心、以功能为目标组织经济工作的战略定力,围绕战略定位确定产业方向,根据产业需要谋划功能平台,整合资源政策集中攻坚,加快形成有市场竞争力和社会显示度的区域型功能中心。要聚焦产业链强链补链,大力招引破解“卡脖子”问题的产业化项目。要聚焦城市功能“补短板”,持续招引“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性项目。

范锐平指出,建设产业功能区是成都探索行政区和经济区适度分离,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作出的重大改革。近年来,成都通过大力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提高了重大项目落地效率,提升了产业承载能力。要进一步加大重大项目招引投运统筹力度,加快推进产业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聚焦产业发展和人才需要,加快建设标准厂房、商务楼宇、科创空间和人才公寓,吸引全球高端要素人才加速集聚。要鼓励联合开发、共同投资,努力把全球有资产运作和产业集成能力的领军企业转化为城市合伙人。

范锐平强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要着力破解政策约束、资源约束、审批约束等突出问题。要学习借鉴上海、深圳等先发城市经验,找到解决办法的新方式。要坚持全市招商“一盘棋”,加强资源信息共享协作,加大重点城市和重点产业招商人员配备,强化重点信息跟踪攻坚。市级部门要认真履行“管行业必须管产业”责任,大胆创新政策、主动服务协调,破解工作难题,支持推动区(市)县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区(市)县也要保持清醒、坚守定力,进一步落实“项目长”制,发挥主体责任,不等不靠、加强统筹,确保重大项目加快落地落实。

范锐平强调,国资国企要深度参与城市功能和重点产业建设。要学习借鉴苏锡常地区先进经验,牢固树立国资国企与城市同成长、共进步的思想,坚持“一个片区一项功能,一个项目一个产业”,全方位参与片区综合开发。要充分发挥城市综合优势和国企融资优势,联合专业化企业深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创新兼并重组、联合投资等方式,增强未来战略性产业话语权和竞争力。

王凤朝强调,要用好宏观政策机遇,紧密结合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加强项目谋划,抓紧策划并滚动储备一批重大项目。要优化重大项目区域布局,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为契机,注重项目前瞻性、整体性,高起点布局先进基础设施项目,深入推进人居环境优化,加快实施城市功能补短板及公共服务项目。要创新项目招引方式,聚焦“补短板、建体系、强功能”,以产业功能区为主战场,强化资本运作和项目精准招引,推动差异化错位发展。要做好项目促建,加强项目调度、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开工与建成投产。要抓好项目建设管理,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科学规范有序施工,严格落实扬尘治理、渣土清运等污染防治措施,打造优质精品工程。要持续营造优质高效投资环境,强化政策支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市领导谢瑞武、刘筱柳、刘旭光、曹俊杰,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书记刘任远、管委会主任陈历章参加。(记者 张家华 常斐)


相关新闻

如何构筑城市发展核心竞争力?重大项目要以功能为目标

西南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效果图 图片由成都轨道集团提供

一个项目值不值钱,能不能赚钱,并不是首要的——关键的是,项目建成完工之后,它对整个产业体系的完整性贡献,对城市功能补短板所作的贡献!

5月14日正式开工的西南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项目,则完美地诠释了这一观点:根植服务于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这一基点,突破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高端人才供给的瓶颈,也必将成为成都抢占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迭代红利的城市重器——也为成都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的构筑,增添澎湃动力。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成都高质量发展攻坚年!如何谋求新突破,如何构筑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5月14日,成都市全市重大项目推进会举行,研判当前形势,剖析问题短板。成都提出,当前要紧扣“高质量发展攻坚年”主题,坚持以项目为中心、以功能为目标,全力推进项目招引攻坚、项目促建,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大力提升综合承载、创新策源、产业引领、门户枢纽、消费服务等城市功能水平。

大力提升综合承载功能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成渝中线高铁(四川境内段)在可研报批过程中——四川铁投集团党委委员、董事方跃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了重要出川通道的最新进展。

项目线路自成都枢纽成都站向东引出,经成都东部新区,资阳乐至县、安岳县,重庆大足区、铜梁区、科学城,引入重庆枢纽重庆北站,全长约29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目前该项目在可研报批过程中。

综合承载功能决定着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尽快形成人口和经济承载能力,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关键之所在。聚焦国家、省、市战略,一大批助推尽快形成人口和经济承载能力的项目,成为当前应重点推进的首选。成渝中线高铁就是其中之一。

同样,作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成德眉资同城化,其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也极为迫切。组建“三区三带”招商联盟,力争年内集中开工重大项目400个以上,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

“目前共建设7个车站,除吕家咀站外,其余站已打围,进行绿化管线迁移施工。”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福田站是成都轨道交通资阳线的起始区间,成都轨道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成德S11线、成眉S5主线、成都外环铁路和天府大道北延线、金简仁快速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都在加快准备、建设中。

东部新区则是成都重点推进的人口、经济承载区域。聚焦推动东部新区成形成势,统筹推进10个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运营,加快天府国际机场北区域市政道路、华西医院集群、民航科创示范区等184个重点项目建设。

从成都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就可以一窥这片热土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目前,民航科创示范区A区A1地块正在进行土地出让准备工作,A2地块完成了负三层的钢筋浇筑。B区临建施工图取得图审意见。我们将加快建设进度,确保2021年A2地块塔楼主体完工,力争2023年A区全面建成投用。”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

做强门户枢纽和资源配置功能

5月14日,距2021年6月23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投运不到50天,成都即将迎来“两场一体”运营的新格局。

置于双循环发展格局这个更大的时空背景下,成都作为亚欧大陆经济带重要节点和航空陆海战略通道主枢纽的地位更加凸显。

门户枢纽通道为增强城市辐射、集散和资源配置能力,实现以开放型经济推动经济结构跃升和发展方式转变注入了战略势能。

“我们将充分发挥天府国际航空港和东部新区铁路枢纽港优势,做强连接全球的门户枢纽和资源配置功能,打造国内循环的产业腹地和国际循环的流量链接,助力建设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兴动力源。”成都东部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激活枢纽经济新动能。

成都东部新区计划在天府国际机场北侧设立天府国际航空经济区,今年重点推进10个项目。目前,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一期已开工建设,普洛斯智慧物联港、丰泰电商产业园将于6月开工,安博物流中心计划9月开工,并积极推动成渝中线东部新区铁路枢纽站年内开建。

此外,天府国际机场航空经济区与简州新城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产业园片区综合开发的愿景逐步明确。2021年,总投资2256.84亿元的189个项目建设正加速推进,阿里巴巴、欣旺达等投资总额约1940亿元的35个重大产业化项目正加速落地。

目光投向北面。立足港口优势,重塑城市经济地理,青白江区高起点规划建设了国际铁路港功能区、欧洲产业城功能区、先进材料产业功能区三大产业功能区。

就在2月末,青白江区总投资超47亿元的11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包括展滔科技创新产业园项目、上海展志西南总部智造基地项目、大洋青白江保税物流中心项目等8个重大产业化项目及智慧产业城一期支路项目等3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先进材料产业功能区的项目。

加快布局以枢纽功能为核心的临空经济项目,全面增强国际贸易和口岸服务能力。“‘两场’运营后,双流以区位、口岸功能等优势,更有条件布局航空产业高端项目。”双流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聚焦航空主业,依托中商飞、四川国际等头部企业打造全球航空维修产业地标,依托航空动力小镇打造全国航空制造产业高地,支持中国邮政、递四方西部转运中心等项目打造跨境贸易国际中转枢纽。

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强化科技创新源头供给,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作为成都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大计,目前天府实验室框架设计已经基本形成,部分实验室已启动前期建设。

按照党中央和省委部署安排,成都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依托四川大学、中科院光电所、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等高校院所,聚焦空天科技、生命科学、先进核能、电子信息、生态环境五大领域,规划建设了一批天府实验室。

2020年12月,成都与中国科协签署“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合作协议,成立了“双组长”机制的成都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领导小组。

今年是成都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开局之年,如何加快试点工作落地,不断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成都市正立足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统筹构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天府实验室“四层架构”,集中布局建设若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前沿引领创新平台项目,加快建设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区块链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

除了启动天府实验室建设,成都还将推进成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科创中国”和“天府科技云”平台建设,探索打造“科创中国”成都中心等重点项目;制定海外智力城市服务行动计划,实施“岷山行动”计划,筹办科创中国·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成都分院;强化示范带动引领作用,在全市推选一批科技与经济融合试点示范项目,打造“科创中国”成都样板,争创“科创中国”全国创新枢纽城市。

创新成果转化,更是推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应有之义。“目前,约有150人在研究院开展研发和成果转化。”北航成都创新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研究院还将积极参与到天府实验室的建设中,充分发挥研究院在航空电子与空管系统、先进材料与制造、先进飞行器及动力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为实验室建设“添动力”。

去年11月底,10万平方米的北航成都创新研究院在成都科学城正式投入使用。园区将主要用于从事以航空航天为背景的大数据、先进材料与制造、先进飞行器及动力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

构筑创新策源地——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高精尖”技术从这里诞生。(首席记者 钟文 记者 李颖)


致力培养高层次城市轨道交通卓越人才
这所“未来技术学院”在东部新区开工

5月14日,西南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以下简称“西南交大城轨学院”)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成都东部新区三岔TOD举行,标志着全球首个专门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城市轨道交通卓越人才、彰显“新工科”内涵的“未来技术学院”正式落户成都。

作为国内首创全生命周期服务产业生态圈建设、融合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学院,西南交大城轨学院选址东部新区三岔TOD项目核心区,是隶属西南交大的教学科研单位,为成都市政府与西南交大携手合作,由成都轨道集团投资建设。学院定位为服务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新工科学院、研究型学院和未来技术研究校区,将开设智能建造、智能制造工程、智慧交通、城市设计、城市运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特色专业,与西南交大传统优势学科实现师资双聘、专业共建、学科共享,共建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西南交大城轨学院将于2021年正式启动办学,招收首批重点本科生和硕士生、博士生。办学进入稳定期后,预计在校师生总规模1万人,年均定向为成都输送高层次人才1000人、向全球输出优秀人才1500人。

为何要建?

抢滩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迭代红利

“参与建设西南交大城轨学院,是坚定推进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建设的一次深入探索和生动实践。”成都轨道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基础产业体系完备、技术研发实力雄厚、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从短期来看,成立世界一流专业化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是突破城市轨道交通高端人才供给瓶颈的策略之一;从长远来看,是成都抢滩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迭代红利的大城重器。”西南交大校长杨丹表示,“它将有利于激发城市轨道交通各类资源要素活力,是构建高能级高品质特色化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的‘底层逻辑’。”

“纵观世界大城崛起历史,理论和实践均表明,一流大学提供的人才保障、科技创新及智库服务等支撑,已成为驱动城市产业跃迁、能级跃升不可替代的源动能。立足‘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世界级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和轨道交通产学研用融合中心’内生发展需要,成都联手西南交大,在国内首创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必将集成深化城市、产业发展的人才、创新、开放驱动力,加速轨道交通产业整体成势。”成都轨道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东部新区是成都重点发展的区域之一,在这里高起点、高规格建立城市化、智能化、国际化新型办学实体,既符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国家战略,也满足成都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的城市蓝图,更契合了西南交大建设世界一流学府的远景目标。相信TOD开发也将为三岔开发多功能、多业态、高品质商务住宅配套注入新的能量,进一步激发区域活力、优化城市功能。”西南交大党委书记王顺洪表示。

“东部新区将充分发挥与西南交大合作的‘政产学研用’优势,聚力打造新时代高层次人才培养摇篮,全力推动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向纵深迈进,展现‘大学融入城市治理’‘教育驱动产业升级’的实体效果,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和城市新名片。”东部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长什么样?

对标全球顶尖学府 彰显“新工科”内涵

“未来30年,城市轨道作为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将深度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成为推动‘人城产’融合发展的强劲引擎。”西南交大城轨学院院长何正友表示,“城轨学院就是瞄准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围绕未来变革性技术超前探索,建设彰显‘新工科’内涵的‘未来技术学院’。”

据悉,西南交大城轨学院将对标全球顶尖学府快速崛起路径,聚焦城市战略,深耕城轨领域,突出高端人才培养、科研技术创新、“人城产”深度融合三个发展重点,创新“产教、科教双融合”办学模式,奋力营造教育驱动产业升级新生态、大学融入城市治理新场景、“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新风貌。“我们将与世界综合排名前100、学科(专业)排名前100的著名高等学府共建(共办)城市设计(TOD方向)、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交通新能源方向)、智慧运维等特色专业,开展‘本—硕—博’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西南交大校长杨丹介绍,“还将大量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将学院建设成为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摇篮。”

除了具备顶尖的“软件”,学院还将配备一流的“硬件”。谈到校园环境,建设方成都轨道集团介绍:“未来,整个校园环境将充分体现‘开放、融合、立体’理念,建设‘公共层—教学层—生活层’三层环绕的垂直叠合新空间和互动校园新天地,配套建设地面慢行系统和空中连廊慢行系统,实现路径即空间、空间即场所、场所即功能的绿色步行化校园。”(记者 袁弘)

 
热门信息  
· 四川省贯彻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 1至8月青海省冬虫夏草出口值居全国首位
· “愿为重庆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专访重庆市市长
· 中国苹果产业高峰论坛举行专家学者为苹果高质量
· 陕西省中药工业年产值约466亿元
· 重庆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 广汉市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 讲好农民丰收好故事
· 2021中国企业500强揭榜 川企占14席
· 贵州全力推动县域特色产业招商
· 成都制造业与东部地区合作将更紧密
· 生态环境信息化 擦亮延安“圣地蓝”
· 广安:同城融圈 赢得机遇
· 贵州明确7项重点任务!《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
· 成都市水文化遗产资源普查专家交流座谈会召开
· 成都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
推荐信息  
· 四川省贯彻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 成德绵区域合作总体规图
· 西博会眉山市招商引资图片剪辑
· 西博会安岳县招商引资图片剪辑
首页 - 访客留言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西部印象-www.zgxbyx.cn 中国西部印象.cc www.zgxbyx.tv www.zgxbyx.cc  备案号:蜀ICP备20220124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