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西部 走向世界
首页 要闻中心 印象天府 西部视野 特色园区 文化旅游 三农瞭望 家居交通 社会民生 招商经贸 科教医卫 质量安全 特色经济 经纬广角 博览大观
招商经贸 当前位置:首页 >>  招商经贸  
成都继续保持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位势
  2021-02-06  
继续保持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位势



发布时间:2021-02-05 09:14:24来源:成都日报


聚焦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工作回顾

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


实现了“继续保持高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的态势、继续保持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位势”的目标。

坚持抓早抓实抓细 全力以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仅用11天完成3轮全覆盖排查,57天将本土病例清零,36天实现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复工。

千方百计稳定经济社会运行,及时出台兑现恢复经济秩序、扶持小微企业等政策措施,新增减税降费643.59亿元,发放失业补助金26.42亿元。

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专项行动,组织万余名企业服务专员下沉解决问题1.5万余个,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是全国复工复产复市最早、秩序活力恢复最好的城市之一。

聚焦聚力国家战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快建设

“百个公园”示范工程有序推进,“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为城市新名片。重点流域水环境、重点区域大气质量明显改善,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编制完成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四川天府新区新开工项目117个、总投资1240亿元。成都东部新区正式获批,实施基础设施和重大功能项目127个、总投资1923.5亿元。制定西部(成都)科学城发展战略规划,优化形成“一核四区”功能布局。

成德眉资同城化走深走实。积极推进464个“三区三带”产业协作项目,完成投资1088亿元。市域铁路成资S3线和14条城际“断头路”开工建设。实现55项政务服务事项同城办理。

编制推动成渝全面深化合作工作方案,围绕共同打造内陆开放门户、共建科技创新中心等签署合作协议75项,236个重大合作项目加快推进。

成达万高铁开工建设,成渝实现高铁1小时直达、公交轨道“一码”通乘。

深化产业功能区建设 经济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开展产业功能区法定机构改革试点,新引进产业化项目97.63%落户产业功能区。

招大引强成效明显,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338个、总投资6855.91亿元,其中百亿级重大项目20个。

工业经济稳中有进,软件和信息服务、成德高端能源装备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

现代服务业持续向好,新增上市(过会)企业19家、居中西部第1位。新落户首店386家,宽窄巷子被评为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建成开放猛追湾、枣子巷等特色商业街区。

都市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建成高标准农田25.1万亩,完成地产生猪出栏目标任务。

新经济新动能不断增强,常态化举办“场景营城产品赋能‘双千’发布会”,新经济企业净增7.1万家。

高标准推进“三城三都”建设 大运会筹备有力有序

成功申办2021年世界青年羽毛球锦标赛、202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

全力筹办大运会,49处场馆设施中,高新体育中心等21处完工、东安湖体育公园等28处如期推进,大运村全部新建单体建筑基本建成。

深入推进改革创新 发展活力竞相释放

成都超算中心投入运营,全社会研发投入预计增长10%,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71家、增长47.5%。

五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组建重大产业化项目投资基金、中西部首家市级再担保公司,市属国企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9%、23%。

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出台实施国际化营商环境3.0版政策,新登记市场主体61.8万户、增长15.6%,连续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35家民营企业成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民营企业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全面深化对外开放 国际门户枢纽加快形成

对外通道强势拓展,天府国际机场开展校飞,双流国际机场跃居全球最繁忙机场第8位。开行国际班列4317列、增长35.5%。平台载体乘势升级。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获批设立省级经开区。

对外经贸逆势上扬。外贸进出口总额达7154.2亿元、增长22.4%,在蓉世界500强企业新增4家。

始终坚持以民为本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全力稳就业保民生,城镇登记失业率3.0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9%、8.5%。

实施援建项目361个、投入资金4.56亿元。

新增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13万个,公办园学位占比达50%。

新增三甲医院5家,新配置救护车117辆。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深化长期照护保险试点,新增普惠养老床位2000张。

开展城市环境品质提升专项整治,完成60个示范线和示范片区打造。“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基本形成。

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0.16%、14.77%,森林火灾次数下降31%。

全面完成十大民生实事。

加强自身建设 政府治理能力水平加快提升

扎实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走访”活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会议文件进一步减少,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扎实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三公”经费下降11.6%。

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82件、政协委员提案638件。

全面完成“七五”普法,坚持制度性开展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48次。

政务服务审批事项实现100%网上可办。着力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汇聚数据753类57.1亿条,打造43个指挥决策和综合管理的智慧应用场景。网络理政平台共受理群众来电来信466.4万件,诉求解决率93.4%,群众满意率94.9%。

“十三五”发展主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聚力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五年

实现从区域中心城市迈向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性跃升

连续12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

GaWC世界城市排名由2016年的第100位跃升至第59位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1%、达到1.77万亿元

在全国城市排名第7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大关

五年来

我们坚定贯彻创新发展理念

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提档升级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1%、达到1.77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大关。

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全市首个万亿级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万亿元。

打造“双创”升级版获国务院通报表扬。“人才新政”吸引超过41万青年人才落户,连续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奖”。

市场主体突破292万户,位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

五年来

我们坚定贯彻协调发展理念

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全面重塑

城市格局全新拓展,跨越龙泉山向东发展,实现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的千年之变。

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元的区(市)县从2个增至8个。

推动城市发展逻辑加速向“人城境业”转变、传统行政区经济向现代功能区经济转变,以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为引领构建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

成德眉资同城化加速成势,高铁半小时通勤圈基本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五年来

我们坚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城市生态价值和永续发展优势迅速集聚

在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森林覆盖率达40.2%,PM2.5浓度下降28.1%,空气优良天数率达76.5%、提高9.4个百分点,优良水体率达95.4%、提高27.9个百分点。

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558公里、跃居全国第4位。启动建设14个TOD示范项目。

在全国率先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五年来

我们坚定贯彻开放发展理念

城市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显著提升

天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双流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500万人次,国际(地区)航线达130条,位居全国第4位。

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第七届中日韩工商峰会在蓉圆满举行。获批在蓉设立领事机构的国家新增6个。中日(成都)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挂牌成立。

在蓉世界500强企业达305家,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上升至第43位。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居全国同类保税区第1位。

五年来

我们坚定贯彻共享发展理念

城市高品质宜居生活特质加快显现

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每年超过65%,新增基本公共服务设施3691处。

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09所,新增学位52.5万个。

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奖”。

全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81.52岁。

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4.9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0%、98%以上。在全省率先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全部脱贫,19个对口支援涉藏县(市)全部脱贫摘帽。

“三城三都”品牌价值凸显。城市音乐厅、露天音乐公园相继建成,举办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成功申办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22年第56届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举办第18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

坚持和深化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建立健全“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新型基层治理机制,获批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试点,三度蝉联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连续八次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连续五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记者 田程晨 制图 江蕊松 申娟子


相关新闻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天府 聚焦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工作安排

今年成都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

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7.7%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5.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

【创新驱动】

高技术制造业营业收入占规上工业营业收入比重36.2%

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47%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于全省

新增新经济企业6.3万家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

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5%

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2件

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6.5%

【民生福祉】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7%、8.2%

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

城镇调查失业率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左右

【绿色生态】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不低于76.5%、森林覆盖率达到40.3%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完成省上下达的降低目标

【安全保障】

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60万亩左右

新建高标准农田32.8万亩

粮食储备量和能源综合保障能力完成省上下达目标

加快建设重要经济中心,助力打造全国发展新极核

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构建“5+5+1”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持续强化经济承载和辐射带动功能。

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增强产业功能区引领功能

做强先进制造业支撑能级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提升西部金融中心集聚辐射能力

稳固都市现代农业基础

发展新经济做强新引擎

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聚力协同创新,优化创新生态,强化创新资源集聚转化功能,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产业创新应用场和开放创新示范区。

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培育壮大创新主体

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夯实人才支撑

加快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提升对外开放新高度

深入贯彻落实“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欧投资协定机遇,不断增强国际资源要素集聚运筹能力,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战略腹地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门户枢纽。

拓展对外通道

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建强开放合作载体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开创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全面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构筑城市未来竞争新优势。

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提高城市生活品质

提升城市韧性

积极推动区域协同联动,打造协调发展新样板

深入贯彻落实“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坚定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持续推进“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加快形成优势互补的高质量发展布局。

深化“两区一城”协同发展

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

大力促进成渝相向发展

高水平办好大运会,全面展示城市新形象

坚持“绿色、节俭、必须”的办赛原则,注重与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相结合,努力为全世界呈现一场充分体现国际标准、中国风格、巴蜀特色、青春风采的国际体育盛会。

高标准高质量办好赛事

发挥赛事溢出效应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切实强化自身建设,担当奋进作出新贡献

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持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奋力谱写城市发展新篇章。

旗帜鲜明讲政治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不断提升履职能力

(记者 王雪钰 田程晨 制图 江蕊松 申娟子

 
热门信息  
· 四川省贯彻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 1至8月青海省冬虫夏草出口值居全国首位
· “愿为重庆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专访重庆市市长
· 中国苹果产业高峰论坛举行专家学者为苹果高质量
· 陕西省中药工业年产值约466亿元
· 重庆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 广汉市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 讲好农民丰收好故事
· 2021中国企业500强揭榜 川企占14席
· 贵州全力推动县域特色产业招商
· 成都制造业与东部地区合作将更紧密
· 生态环境信息化 擦亮延安“圣地蓝”
· 广安:同城融圈 赢得机遇
· 贵州明确7项重点任务!《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
· 成都市水文化遗产资源普查专家交流座谈会召开
· 成都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
推荐信息  
· 四川省贯彻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 成德绵区域合作总体规图
· 西博会眉山市招商引资图片剪辑
· 西博会安岳县招商引资图片剪辑
首页 - 访客留言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西部印象-www.zgxbyx.cn 中国西部印象.cc www.zgxbyx.tv www.zgxbyx.cc  备案号:蜀ICP备20220124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