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央视农业农村频道《致富经》栏目亮相后,凤冈牛再次走进全国人民视线。上得了央视、引得来院士,是凤冈牛产业的牛气,也是底气。
这些年,习水县以“黔北麻羊”带着小农户闯大市场,进入上海、广州等地市民餐桌,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羊”。
桐梓县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创新产业发展模式、运行流通机制等,全力推进遵义牛羊走出大山,30余户养牛户每年增收100万元。牛羊产业,成为助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黔北大山深处,一幅幅牛羊肥产业兴农民笑的画卷徐徐展开。
规模养殖夯基础
牛羊产业,是我省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调整优化后的12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牧草资源、秸秆资源和饲料资源,优良的畜禽品种资源,让贵州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
优势面前,往往困难与挑战并存。样样都有、样样都不成规模一度是贵州农业发展的现状。
借助农村产业革命推进的东风,遵义市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按照“四新一高”发展思路,聚焦“规模养殖、精深加工、塑强品牌、节本增效”等重点环节,不断强链、补链、延链,吹响牛羊产业发展集结号。
全市各县(市、区)均成立牛羊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并将产业发展工作纳入绩效目标考核。
凤冈、习水、桐梓、仁怀、务川等牛羊产业重点县从全县发展的战略高度布局牛羊产业,连续出台牛羊产业扶持政策。
不断探索符合山地特色的牛羊产业发展模式,围绕“大场带小场”“公司+农户”“原种场+农户”等模式,形成龙头企业引领、合作社示范带动、适度规模家庭牧场为重点的产业经营体系。
目前,全市有市、县级牛羊龙头企业63家,已培育国家级、省级牛羊标准化示范场9个,建成牛羊种畜场11个。2020年新增及改造年出栏10—50头的肉牛适度规模家庭牧场80个,年出栏30—100只的肉羊适度规模家庭牧场300个。
在转观念、调思路、强措施下,遵义市牛羊产业改变了过去小、散、弱的现状,养殖规模不断壮大。2020年,全市肉牛存栏102万头,出栏37.5万头;肉羊存栏104.2万只,出栏83万只。
屠宰加工补短板
在桐梓县众鑫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楚米分厂,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工人将刚屠宰的羊肉清洗、烧煮之后放置案板切割成片,以备下锅;经初步处理后的原材料随着下油、烧烫、放香料、下肉、炒制等工序,一道美味的回锅羊肉出炉,待冷却包装后便走进千家万户。
2016年6月成立的桐梓县众鑫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山羊养殖、屠宰加工、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企业。其生产的“众鑫容光回锅羊肉”,在楚米分厂就可实现年加工回锅羊肉20万斤,年产值达2000万余元。一只活羊,市场售价一般在30元一斤,经屠宰加工后,可卖到100多元一斤。
过去,屠宰加工能力不强,整个产业附加值不高,一直是制约贵州畜牧业发展的短板。
随着农村产业革命的深入推进,在把农产品变成工业品、把工业品变成健康消费品的思路引领下,我市抢抓机遇,提升牛羊产业屠宰加工能力,推动牛羊产业分工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
通过招商引资和创新创业等途径,习水、务川、凤冈、桐梓等牛羊产业重点县涌现出一批生产、精深加工企业和园区。
2020年12月底,凤冈县总投资1.3亿元、产能5万头的优质肉牛屠宰加工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习水黔道食品有限公司、习水君安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肉羊能力均达30万只以上。
通过外引内培,目前,全市已建成运营牛羊产品加工企业19家,新建或改建肉牛专用屠宰场2家。全市年屠宰产能提高到7.5万头以上,全市出栏牛羊定点屠宰率达30%以上。
随着屠宰、精深加工能力不断提升,遵义牛羊产业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增收空间,生态优势变经济优势,生态畜牧业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0年,全市牛肉产量48100吨,产值达41.04亿元;羊肉产量14300吨,产值达13.22亿元。
塑强品牌闯市场
强化品牌意识,围绕标准化建设,按照“大品牌、小品类”策略,我市大力实施品牌化战略。
在现有肉牛养殖和饲草标准、技术规程的基础上,健全完善肉牛养殖、饲草料生产、肉品登记等标准;依托省“云羊宝”全产业链追溯管理平台,打造生产流程标准化、产品品质全溯源的生态有机“黔北麻羊”品牌。
农产品地理标志,既是农产品产地标志,也是特色农产品品质和品牌标志。
目前,我市“黔北麻羊”“务川白山羊”“桐梓黄牛”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20年,黔北麻羊存栏34.4万只,出栏27.1万只,综合产值近7亿元。
依托“黔北麻羊”等区域性公共品牌,目前已培育出“聚有黔”“习羊鲜”“习滋味”“众鑫容光回锅羊肉”等系列商业知名品牌。
如今,走出“品质不错、品牌不响”的尴尬境地后,遵义不断创新市场营销手段,助力牛羊产品走南闯北。
采取“养殖基地——中央厨房——直营店——加盟店”“养殖——加工——线上线下直销”等模式,不断拓宽优质牛羊肉销售渠道。
依托中央厨房,目前在上海、重庆、成都等大中城市盒马鲜生超市内,共开设直销体验店60余家。
凤冈龙滩口公司、凤冈和记公司、桐梓众鑫容光回锅羊肉等在广东、上海、云南、重庆等地开设餐饮体验店。
习水、仁怀等地的马临羊肉、回龙羊肉、五马羊肉在川渝地区受青睐,并经加工包装后,销往全国各地。
节本增效延链条
我市饲草料资源丰富,天然草地面积达868万余亩,气候适宜,发展草食畜牧业优势突出。
然而,过去由于饲草料体系建设不完善,季节性饲草料缺乏,加上饲草料品种单一,对牛羊生长、出栏率等都带来严重影响。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这一矛盾越来越突出,制约产业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饲草料资源开发,不断延伸产业链价值链,是遵义在牛羊产业发展中交出的另一份答卷。
在凤冈、习水、桐梓、仁怀、务川5个牛羊重点县的不同海拔区域,开展牧草新品种引进和乡土品种培育工作,提高本地牧草资源的开发率和利用率。
以“粮改饲”为切入点,大力推广全株玉米、甜高粱、黑麦草等优质牧草种植和利用,年推广人工种草35万亩以上。
围绕节本增效,充分开发酒糟、农作物秸秆等资源,实现年秸秆饲料化处理利用达90万吨以上,规模以上企业酒糟年产量100万余吨,可育肥肉牛20万头。
按照“招大引强”思路,先后引进羊管家、长博集团2家饲料龙头企业。目前项目已全部建成并投产,实现年供应饲料能力达50万吨以上。
随着饲草料建设体系的不断优化提升,草畜配套能力不断提高,推动遵义牛羊产业从单一的种养模式,逐步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变,种、养、宰、加、销联动的现代畜牧产业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