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西部 走向世界
首页 要闻中心 印象天府 西部视野 特色园区 文化旅游 三农瞭望 家居交通 社会民生 招商经贸 科教医卫 质量安全 特色经济 经纬广角 博览大观
三农瞭望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瞭望  
遵义市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观察
  2020-05-13  

我市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观察

时间:2020-05-11 08:52:21 来源: 遵义市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金枭枭 李培松
字号: 分享:

夏木正可人,坝区“别样红”。

资源禀赋比优势,“优、特、精”中做文章。自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坝区建设发展,深入践行“五步工作法”,牢牢把握产业发展“八要素”,始终把坝区作为深化农村产业革命、打赢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进行密集调度、重点支持、全面推动。

立足坝长抓坝区

为不断推动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深走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实行市委常委分别挂帮各县(区、市),并在231个坝区实行“一坝一长”。坝长由各县(市、区)党委书记、县(市、区)长、党委副书记和分管副县长等县级领导分别担任。同时,各地还组建了县(市、区)、镇(乡)、村三级坝区工作专班,让坝区工作推进无死角,构建起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坝区领导体系。

坝长们围绕“四新一高”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推动主导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土地产出效益不断提升、组织发展模式不断优化、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广大农民在产业链上获得了更大收益,市场意识、诚信意识不断增强。

特别是今年年初以来,按照“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产”的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坚持“盯坝长、抓坝区、成坝业”,推动坝区呈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231个坝区,面积达58万亩,其中,通过省坝区工作领导小组认定的样板坝区15个,达标坝区73个,分别列全省第1和第2位。

据初步测算,全市231个坝区中,今年亩产值超万元的坝区有109个,其中超过3万元的有15个,较去年增加13个,坝区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将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30%,所有坝区平均亩产值可超过8600元。

截至目前,全市坝区流转土地面积40.3万亩,流转率达69%。在田作物面积22.7万亩,计划种植面积35.1万亩,覆盖坝区群众90余万人,其中贫困户9万余人。预计全年坝区总产值达80亿元,将为今年全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全国人民同步迈入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这些令人欣喜的成绩背后是全市上下始终立足坝长抓坝区,推动资源优势转为发展胜势的生动实践。”市委书记魏树旺笃定地说,观念一变天地宽,只要我们路走对了、方向对了,就会走得快走得好。

立体农业“活”资源

只有依托自身资源禀赋,适度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才能让农产业的生产效率提质增效,让更多“沉睡”资源变成发展的资本。

我市各坝区围绕市场需求,立足土地资源,引导农户通过出让、入股等方式,推进坝区土地向经营主体聚集,促进坝区规模经营。同时,因地制宜,在产业选择上做“减法”,调减低效农作物,以高效经济“单品”种植与立体种养结合,明确主导产业,打造规模化效益田和“一田多用”四季增收的种植、养殖发展格局,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推动“小杂粮”变“大产业”,使农村产业革命成效由“盆景”变成“风景”,实现农业产业有看头。

在新蒲南坪坝区,辣椒正绿迷人眼;在绥阳旺草坝区田埂边,稻苗随风漾人心;在桐梓有机高粱高产示范区,万亩红粱破土出……放眼黔北,一幅“有中生优”“优中做强”的农业层状的山水立体图正在凸现。

科技赋能增效益

站在余庆满溪坝区高处,一个个标准化的蔬菜大棚一字排开,现代化的农机设备来回穿梭,高效节能的喷灌设施、纵横交错的生产便道尽收眼底。这是余庆县推进坝区标准化、现代化种植的缩影。

近年来,我市坚持“科技兴农”,强化科技在良种选育、病虫害防治、提升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支撑作用,深化与省、市科研机构的合作,组建农村产业革命技术帮扶工作组,围绕主导产业,“一对一”技术服务指导,推广良种选育、轮作套种、综合种养、循环种养等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切实把最优种植养殖模式和政策用在坝区上。同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方式,大力培育或引进农业龙头企业,规范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培训,提升龙头引领能力,提高农业产业发展组织方式效力。

得益于此,余庆县乌杨坝区年平均亩产值达13000元以上,带动农户2625户8444人实现增收428万元;绥阳县旺草坝区形成“生态稻米+生态鸭+生态蔬菜”的高品质绿色生态链;习水县同民坝区实现水肥一体化智能施肥系统,吼滩坝区建立沼液自动喷淋系统,预计同民坝、吼滩坝亩收益分别可达4万元、2万元;赤水市十万亩金钗石斛、百万亩商品竹林、千万羽乌骨鸡、三万亩生态水产和万亩花卉苗木的农业“十百千万”产业欣欣向荣……

产销对接销路宽

这几年,对于坝区的90余万群众来说,生活中的新鲜事可真不少:蔬菜卖到了粤港澳餐桌上、县乡领导网络直播带货、现代化农机开到家门口……蔬菜从田间到市场只需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买卖。

这几年,我市积极开拓外向市场,充分把握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期,全力围绕推进“遵品入沪”“遵货出山”这一战略主线,让绿色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风行天下。

沿着这条主线,我市坚持“配送中心+”市场体系,强化坝区产销化经营。抓住市内和市外两个市场,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持续推进农社、农超、农校、农医、农企对接等模式,深度挖掘本土特色农产品,精准化做好农产品的产、宣、销,开展“订单”销售,“定向”销售,“直播”销售等,促进本地“菜园子”和外地“菜篮子”无缝隙对接。

沿着这条主线,我市主打“生态牌”,种好“原生态”,建设从山间到舌尖的安全食品供应链。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智慧化跟踪管理和全流程可追踪溯源。对坝区蔬菜和猪、牛、羊等农产品生产加工配送各环节实施全过程监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沿着这条主线,我市充分利用沪遵扶贫协作、渝遵合作机遇,深入研究大型龙头企业与我市农业产业的契合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招商;培育和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旅游观光、生态养老与生态农业融合发展,助推农业“接二连三”,实现游在坝区、吃在坝区、购在坝区。变“为吃生产”为“为卖生产”,实现经营收入有算头。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坝区主阵地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密切利益联结机制,延伸产业链条,将坝区建设成为科技田、样板田、效益田。”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邹家文如此说道。

风劲扬帆正远航,繁花满树硕果丰。在黔北大地希望的田野上,231个坝区宛如一个个绿色引擎,开启我市坝区农业现代化新征程。

 
热门信息  
· 建设现代农业 发挥示范带动
·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推荐对象公示
· 我国首座大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试验机组在
· 重庆2021乡村振兴特色产业乡镇(单位)展示乡村
· 云南 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光伏产业集群
· 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四次会
· 成都市农业科技工作座谈会召开
· 甘肃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成都统筹推进全市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两项改
· 尹弘强调牢记初心使命对党绝对忠诚积极主动作为
· 国务院召开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
· 成都与中国中铁签署“十四五”战略合作协议
· 陕西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123余米安塞剪纸亮相延安红街
· 才让太强调全力做好春耕备播 认真谋划今年“三农
推荐信息  
· 建设现代农业 发挥示范带动
· 国务院召开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
· 第九届中国农交会将在成都举行
· 2010.中国成都国际猕猴桃节开幕
· 国家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 成都榜上有名
首页 - 访客留言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西部印象-www.zgxbyx.cn 中国西部印象.cc www.zgxbyx.tv www.zgxbyx.cc  备案号:蜀ICP备20220124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