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一是精心谋划、抓对接。加强对中、省政策对接、规划衔接,启动城镇、产业、交通等规划的优化修编,为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开展招商引资、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提供科学指引。下发了《关于加强重大产业发展项目引进和推动实施工作的通知》,拟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完善《宜宾市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办法》、《宜宾市招商引资重大项目落地协调办法》等办法措施,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服务环境,大力推进在建项目建设,促进项目尽快落地投产。做好项目超前谋划,收储计划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开工项目约300项,投资总额超过800亿元,为下一阶段的招商引资和产业承接,接续更大规模的投资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多结合夯实承接平台。结合“两化”互动、产城一体,进一步加大园区建设力度,着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切实创优园区硬软环境,不断增强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努力把各级园区建设成为吸纳各方投资、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聚集、带动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平台。
三是积极开展高位促进。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产业转移区域,依托广交会、西博会等平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将带队促进,主动开展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对接。
四是多措并举促落实。健全领导体制,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市长任组长、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联系领导任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的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换届工作的开展,根据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实际,加强总体谋划,把熟悉产业经济、掌握投资政策、通晓商务惯例、精通项目谈判的优秀干部和高素质人才充实配备到招商引资领导岗位和工作一线,不断强化招商引资的组织力量;突出全市招商“一盘棋”,健全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信息报告制度、招商引资项目流转机制、项目会商推进机制和市、区县、园区整体招商联动机制等,形成招商引资的强大合力;按省委、省政府下达省级部门“十二五”期间招商引资工作目标任务10%的标准,与市级相关部门签订了招商引资责任书,逐级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加大督查督办力度,确保招商引资工作任务的落实。
南充市:一是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召开高规格的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会议,进一步传达贯彻全省招商引资工作会议精神。
二是发挥比较优势,拓展招商范围,突出重点项目招商。依托石油天然气化工、机械汽配、丝纺服装、轻工仪器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引进一批辐射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好、资源消耗低的优势项目。依托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后形成的区位优势,积极引进一批外向型经济项目和辐射能力强的商贸物流项目,促进对外贸易、商贸物流上档升级。拓展招商范围,围绕重点区域招商,积极对接成渝、珠三角、长三角、港澳台等重点区域,组建招商小分队,大力开展登门促进。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集团、目标区域专业协会和招商中介的沟通联系,特别是在承接成渝地区电子信息、汽车汽配产业方面实现突破。扭住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央企和省内外知名大企业及上市公司,开展投资。
三是研究完善招商优惠政策,协调财政、建设、国土、环保、金融、社保等部门,研究出台财税、金融、土地和水、电、气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推动各类有限资源向大项目、好项目配置和倾斜,“把优势资源配置给优势项目”。
四是加大园区载休建设,明确各县(市、区)园区开发建设目标任务,进行严格考核;同时根据项目入驻需要,推动各地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土地整理速度,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园区服务功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五是优化产业发展规划,深化产业分析。通过对市场、资源、目标企业和重点产业的分析,找准产业承接点和突破口,增强招商引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信息收集,对接目标企业,收集有效信息,梳理、选择一批投资意向明确的项目,重点跟进、重点突破,尽快促成一批项目签约。科学确立园区定位,围绕园区优势产业和优势项目,强化统筹协调和项目有序流转,集中力量招大引强,尽快形成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集约集群的专业园区。
六是完善招商引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目标考核,建立部门服务招商企业的评价体系,提高招商引资在年度综合评比中的权重,制定对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的部门、园区、企业和社会引资人的奖励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