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上下一条心,抓早抓主动,抓细抓落实,立下愚公之志,下足“绣花”功夫, 奋力脱贫攻坚!
聚焦目标任务 压紧压实攻坚责任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第一要务、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来抓紧抓好。作为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的市委书记周喜安,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明心系脱贫攻坚工作,日夜思量,不断谋划。我市先后召开6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准确掌握问题差距,及时研究解决办法。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坚持每周定期研究、每月专项督查、每季度现场推进,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我市严格落实党委政府脱贫攻坚“双组长”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县(区)主体、乡镇主责、村组主抓、部门帮扶“四位一体”的责任体系。将80个贫困村退出、47469名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层层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
年初,笔者在雁江区丹山镇八字墙村村委会看到,墙上的《资阳市雁江区丹山镇八字墙村脱贫攻坚作战图》标注了每个组今年拟脱贫户数、人口、脱贫路径等信息。作战图左边是《贫困村退出目标任务表》,列出了脱贫攻坚“一低五有”完成时间;右边是《贫困村脱贫目标任务表》,列出了“两不愁”“三保障”“三有”今年完成的目标任务及完成时间。村干部告诉笔者,这张“作战图”把贫困村退出目标任务、脱贫目标任务逐项落实完成时间一一列出,有利于他们按图攻坚、自加压力,确保按时甚至提前完成目标任务。
在市扶贫移民局办公室、雁江区扶贫办,笔者看到同样的“作战图”,全市上下进入挂图作战的攻坚阶段。据市扶贫移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坚持分线作战,编制出台22个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制定市县乡村统一的作战图,连续发动“春季攻势”“夏季战役”“秋季攻坚”“冬季冲刺”,统筹高效推进精准脱贫。
聚焦增收任务
狠抓产业就业扶贫
2017年,四川圣美园农牧有限公司引来泰国正大集团,在乐至县龙门乡农科村建设种养结合循环利用项目。企业总投资1.5亿元,租地400亩,带动周边7个村,建设园区打造平台,引种植业主入驻,免费向业主提供沼液。现入驻业主已形成农业产业集群,土地撂荒、农民贫困失业以及环保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贫困户不投资,有土地入股分红,还可在养殖场里就业挣工资。其本质是以土地换红利和就业。
雁江区中和镇杨老九植保专业合作社栽种中华血橙,以技术、种苗、管理入股,占股权20%,村民以土地入股,集体占股权80%。乐至县宝林镇的双碑村,雁江区保和镇金星村、六石包村、石坝子村、迎龙村、伍隍镇铺子村都已经与该合作社签约。这是“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
据了解,我市着力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建成产业脱贫示范村15个,每个县(区)建成产业扶贫示范园5个。新建和改造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0万亩,贫困村新发展特色种植业6.84万亩,水产养殖0.91万亩,出栏大牲畜11.85万头、小家禽75.65万只。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进和培育经营主体212个、家庭农场182个、种养大户542户,带动9917户贫困户、26674贫困人口发展产业。探索出“贷资入股”金融扶贫、“农旅结合”旅游扶贫、“村入电网”能源扶贫、“城乡互通”电商扶贫、“代耕代种”农地托管等成功的产业扶贫模式,有效地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突出发展村集体经济。创新“企业+合作社+农户”“新型经营主体+”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有效盘活了农村资源,80个贫困村全部组建集体经济组织,全面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人均6元以上。
突出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推进农民夜校建设,强化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大贫困劳动力转移输出力度,召开扶贫专场招聘会13场。今年,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就业人数57251人。
聚焦基础设施
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安岳县兴隆镇老林村是一个旱山村、贫困村,如今建成新农村,实现了华丽转身。该村组组通水泥路,水泥路还修到了村民家,大部分村民家用上天然气、自来水,一座座漂亮的楼房构筑起山村美丽的风景。
今年,我市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通村通组公路289.68公里,全面解决9143名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电力建设扶贫项目工程,建成标准化、规范化的村卫生室80个、村文化室80个。
强化安全住房保障。全市1957人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全面完工并搬迁入住,435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
强化资金监管。今年全市扶贫资金总投入11.8亿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4亿元、同比增长133.2%,出台了《资阳市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四项基金”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资金分配、使用、管理、绩效评价等提供了政策依据。
聚焦特殊人群
强化惠民政策落实
2017年2月,安岳县兴隆镇老林村10组贫困户冉光见股骨头坏死,在安岳县人民医院做股骨头置换手术,住院14天,共花去医疗费26000多元,仅自付1000多元。如今,他已康复,能自如地行走,养鸡、养牛、养猪,有望年收入1万多元。冉光见说:“要不是国家的好政策,我哪里医得起病,这脚可能就废了。”
今年以来,我市继续推进“一减免四保险一救助四基金”梯次保障政策,完善贫困人口全域全程包干治疗救治救助机制,将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农村低保人口全部纳入医疗救治救助保障范围。截至目前,全市贫困人口就诊200166人次,总费用46702.6万元,个人支付2192.46万元,个付比例4.69%。
同时,我市聚焦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等特殊人群,强化惠民政策落实。安岳县残联为大坪乡红鹤村争取到省市残疾人股权量化扶贫收益项目资金57万元,按照每股1000元量化为570股加入统一经营,残疾人根据量化的股权金额,享受每年5%的保底分红和二次分红的权利。29户残疾人贫困户、38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000元。这一创新举措,解决了残疾人贫困收入问题,使他们实现了增收。
此外,我市还积极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全市贫困家庭无因贫辍学现象。
聚焦问题短板
加强督导督查考核
开展脱贫攻坚专项督导工作,围绕脱贫攻坚各项重点工作严格问责追责,推动全市形成“水紧鱼跳”的态势、真抓实干的氛围。
扎实开展蹲点督导。市、县(区)领导率帮扶单位开展了3次全覆盖蹲点调研督导。边督导边调研,既问责又问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全方位开展专项督查。围绕脱贫规划、“六个精准”“四个一批” “五个一”帮扶等工作的落实情况,开展了2次《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执法检查,7次专项督查,2次综合督查,严肃问责追责,全市共约谈各级干部107人次,给予党纪处分21人次,立案审查1人,停职1人。
持续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对2014-2016年已脱贫对象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建立问题台账,对标整改销号,“回头看”“回头帮”对象全部达标脱贫。
聚焦全面帮扶
做实做细社会扶贫
我市扎实推进驻村帮扶工作。对325个贫困村全覆盖实施“五个一”驻村帮扶,向有20户以上贫困户的非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479名,向有贫困户的非贫困村选派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139个、628人,采取“一帮几”方式为非贫困村贫困户选派7322名帮扶责任人。
抓好金融扶贫工作。建立完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出台了《资阳市财政金融扶贫专项方案》和《资阳市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指导意见》,对280名第一书记进行了金融精准扶贫政策集中培训,多次开展金融扶贫政策入村入户宣传活动,今年共发放扶贫小额信贷8497万元,同比增长580.8%。
务实开展专项特色扶贫活动。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开展了就业援助、金秋助学、万企帮万村等一系列社会扶贫行动,并筹集资金478万元。
认真开展“扶贫日”系列活动。开展了“脱贫攻坚奖”表扬活动,对32名为脱贫攻坚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界人士进行表扬,并宣传报道先进事迹。开展了“文艺扶贫”活动,评出108件优秀作品,引导全社会关注扶贫、参与扶贫。市、县(区)分别在10月17日组织开展了“国家扶贫日”集中募捐活动,共筹集社会扶贫善款889万元。
黑瓦白墙,飞檐翘角,资阳农家美如画。
鲜花艳丽,瓜果飘香,贫困群众笑开颜。
一串串详实的数据,一套套系统全面的精准扶贫方案,一本本内容精准的扶贫工作手册,一支支精干过硬的扶贫专业队伍……全市人民奔小康的铿锵足音,正在资阳大地激荡澎湃。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更需开拓。2018年,我市将完成所剩的81个贫困村退出任务,实现全市325个贫困村退出、23.6万贫困人口脱贫的总目标。
这目标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