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送货出山 农民增收致富
——遵义市供销电商发展壮大领跑业界
遵义市供销社推进农村电商战略态势图
核心提示
打造电商平台,引领“黔货出山”。
响应省、市号召,遵义市供销社成立电商公司,与淘宝网、京东、邮乐网等合作搭建“特色中国·中国供销遵义馆”平台,充分发挥供销系统覆盖县、乡、村城乡网络体系优势,整合区域内各类涉农电商资源,除开通“遵义馆”外,还在县份开通了“余庆馆”、“湄潭馆”、“习水馆”、“正安馆”、“务川馆”、“桐梓馆”、“绥阳馆”等,使遵义市成为淘宝网特色中国栏目中,开馆最多的地级城市,同时,也成为全国范围内和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开通特产馆最多的城市,创下两个全国第一。
如今,遵义市供销电商已形成“聚遵义·卖全国”、“聚全国·卖遵义”的基本态势并走出遵义和贵州,与全国多地地方馆达成合作关系,以线上线下、众筹、预售等模式推广遵义农特产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电商时代,逐浪潮高。
春节临近,位于遵义市汇川区厦门路中段的“中国供销·遵义馆”线下体验馆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琳琅满目的商品让遵义市民流连忘返。
至2015年7月31日,探索新时期供销流通面向市场改革的遵义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办的“中国供销·遵义馆”线上线下开馆运营以来,这个集产品体验、网商孵化、创客沙龙等功能为一体的体验馆,与茅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兰馨茶叶等龙头企业以及圆通、顺丰、邮政等快递公司展开战略合作,现已入驻企业150多家,馆内产品种类达1500余种。此外,入驻淘宝遵义馆众创空间孵化的企业有10余家,涉及传媒、IT科技、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四大行业。
“中国供销·遵义馆”运行不到半年时间,在百度检索“淘宝·遵义馆”数据达44万多个,线上线下浏览人数超过600万人次,产品成交43万多笔,累计线上线下实现销售3800余万元,“双十一”当日全馆实现销售1700多万元。全市供销系统电商实现销售6000多万元。
据介绍,遵义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隶属于遵义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控股企业,2015年3月经遵义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唯一授权同淘宝网、京东、一号店、苏宁易购等平台合作,以供销系统覆盖城乡的13个县联社、226个基层供销社、299个专业合作社、63个行业协会、2987个村级综合服务社、111家社属企业、26个市场、84个配送中心、6个基层股金服务机构和89个种植养殖基地为依托,整合全市各类涉农电商资源,共同搭建F2C(加工企业到消费者)+O2O(线上线下)特色农副产品销售互动平台,主要运用“互联网+”模式销售本土农副产品。公司现已和淘宝网、京东、邮乐网、供销一家合作,搭建有“特色中国”、 “邮乐网”、“京东”、“供销一家”遵义馆,独立运营有“云上遵义”为农服务网(网址:www.zunyi.cc)、“寻味遵义”微信公众号、“遵义供销特产超市”淘宝皇冠店铺、“两康计划”微信分销系统等品牌。
到目前,遵义市、县两级供销社联动成立了10家供销电商公司,建成8个县级“淘宝·特色中国”线下体验馆,100余个农村电商示范点,改造升级30余个农资信息化服务网点和“庄稼医院”,为下一步全面建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服务网络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其中,“遵义馆”运营商遵义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荣获全省50家现代服务业重点企业。
为形成“黔货出山”规模效应,遵义供销电商在已开通“遵义馆”、“余庆馆”、“湄潭馆”、“习水馆”的基础上,2015年12月12日,“正安馆”、 “务川馆”、“桐梓馆”和“绥阳馆”四馆齐开,让遵义市成为淘宝网特色中国栏目中,同日开馆最多的地级城市,同时,也成为全国范围内和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开通特产馆最多的城市,创下两个全国第一。“中国供销·遵义馆”线下体验馆已被该市科技局授牌市级“众创空间”、市供销社授牌“农村网商孵化基地”、致公党遵义市工委授牌“助力圆梦·社会服务基地”、团市委授牌“青年创业示范基地”、市人社局授牌市级“网商孵化基地”。与阿里巴巴集团、京东和上海网购协会等公司组织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形成了开拓市场的合力。为深入推进遵义农村电商创业培训工作,遵义市人社局特批该公司挂牌“农村电商创业培训中心”,先后邀请北京商业干部管理学院院长杨谦教授、南昌大学杨鼎成博士等专家,举办“全市电商企业培训班”、“遵义农村电商创业培训班”、“遵义市委组织部电商培训班”、“遵义县乌江镇农村电商培训班”等培训30余场次,培训各类电商创业人员3000余人次,通过培训孵化,培训班学员先后建成淘宝店铺500余个,微店1500余个,部分店铺销量可观,月销售额过万元的店铺已经超过了10个。
遵义供销电商全面实施“聚遵义·卖全国”、“聚全国·卖遵义”战略,与全国多个地方馆达成合作关系,在将遵义农特产品推向全国的同时,将全国各地的名优特产聚合到遵义开展资源共用、联合推广,现已和吉林馆、新疆馆、长白山馆等十余个馆达成合作关系。同时,和市政府驻各地的遵义生态特产展销中心以及中兴集团、联想集团等大集团电商部合作,以线上线下、众筹、预售等模式推广遵义农特产品。
“中国供销·遵义馆”线上线下同步运营以来,走出黔北,跨出贵州,先后到西宁、北京等地交流遵义供销电商运营模式,在广西、江西等地开展电商运营策划,它的建设历程,成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培训中心教材中的电商典型案例,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个考察组先后到遵义馆调研取经。
“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期,经济建设进入新常态,‘互联网+’发展迅猛,要站在推动全市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的高度,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以有内容、有团队、有平台、有渠道、有宣传等‘五有’为抓手,充分发挥‘淘宝·特色中国·遵义馆’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农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强力助推遵义特色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世界,为黔货出山作出应有贡献。”遵义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魏树旺调研“淘宝·特色中国·遵义馆”时说。
“充分发挥供销社长期扎根农村、贴身服务农民的特殊优势,利用供销社遍布城乡的实体门店网络和涵盖全面的遵义特色农产品资源,统筹推进我市农村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助力‘黔货出山’,带动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遵义供销电商将继续发挥领跑作用。”遵义市供销社主任张国庆说。
瞄准“一流的目标、一流的能力、一流的团队、一流的业绩”,新的一年,遵义供销电商必将成为遵义农村电商发展领头羊。
1、土鸡蛋搭乘电商快车 出山进城受青睐
老李是绥阳县旺草镇养鸡农户,前不久他又一次迈进了淘宝遵义馆的大门,只不过,这一次,他步履轻盈,情绪高涨。
多年前,绥阳县旺草镇的土鸡养殖就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生态养殖的土鸡,土鸡蛋品质较高,但由于打不开销路,物流配送也跟不上,村民们的腰包没能鼓起来。早些年绥阳县旺草镇土鸡养殖农户也想试着与超市对接,可是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
2015年8月15日,淘宝网推出土鸡蛋进城活动,淘宝遵义馆迅速联合绥阳旺草镇像老李一样的土鸡养殖农户参与了“淘宝网·土鸡蛋进城记”线上版块活动,此次活动中推介的土鸡蛋数小时内被抢购一空。
据了解,此次活动主要是为了发现大山深处的“奢侈品”,让这些“奢侈品”走出深山老林与市民见面。活动中淘宝遵义馆运用电商销售平台,帮助养殖农户拓宽销售渠道,在当天的活动中,遵义馆推介的4000枚“绥阳土鸡蛋”,8小时内被全国各地的网友抢购一空。此外,金银花饮品、绿皮鸡蛋等原生态特色产品,也受到了大量的青睐。
“我们主打生态、有机、优质的农特产品和农村电商两张牌。”淘宝遵义馆负责人贾世贤告诉笔者,电商、物流眼下都已不是稀奇玩意儿了,但说农村电商,目前在国内却少见,遵义在这方面已走在了前列。
贾世贤说,淘宝遵义馆将以“电商平台+实体体验店+生态农场”的订单式批发销售,打造具有遵义特色的农村电商平台,逐步建立起属于遵义老百姓的一条特色电商产业链。此外,淘宝遵义馆还计划在1-3年内建设1000个农村电商服务网点,实现遵义市村级电商全覆盖。
2、橘子滞销果农愁 供销电商来帮忙
余庆县是有名的柑橘之乡,该县白泥镇满溪村盛产红军橘。据该村村主任周光前介绍,它之所以叫红军橘,是因为红军长征时路过余庆,一位小红军得到当地村民救助,将随身带的几十颗橘树种交给了当地村民,从此果树便繁育了下去。这种橘子长在大山深处,因雨露充足、皮薄汁多,清甜无比。目前,300多户村民种植了近3000亩红军橘。
尽管橘子收成好,可果农们每到收获季节却在发愁。原来,因受交通限制,橘子一直打不开销路。往年橘子都由遵义、贵阳周边的水果商贩到果农家收购,但优质的红军橘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销量却并不好。据了解,两个月前,白泥镇满溪村的红军橘滞销总量有20吨左右。周光前很是心痛:“家里的橘子再卖不出去就得烂在树上了。”
为了帮助果农销橘子,遵义市供销社和淘宝遵义馆一直在想办法,搭起桥梁让橘子搭上电商的快车,并帮助开启了网络销路,由供销社电商公司联系果农,果农自己采摘,淘宝、微店网上接订单,再包装发货。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尽力保护果农利益,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
65岁的秦绪成种了7亩橘子,目前滞销了几千公斤,大量的橘子还挂在树上等待采摘。之前,他们一般都是去集市摆摊,或是等水果商贩上门收购,但今年销路一直清淡。打开电商这条销路后,他家的橘子三天卖出了750公斤左右。
据了解,红军橘网上的价格为30元2.5斤包邮。加入供销电商平台销售后,果农的效益提高了,销售市场也扩大到全国各地。
3、黔北麻羊网上卖 冬天俏销暖洋洋
时近年关,习水黔北麻羊又进入了销售火爆期。
近日,笔者在习水县黔北麻羊养殖户老张的养殖场发现,老张时而招呼外地客商,时而端坐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原来,他是在同网上的买家谈生意。老张告诉笔者:“咱们习水县黔北麻羊肉好吃,上门的客商倒是不缺,但是来买的远客也就是周边重庆、毕节的。现在咱们上了网,山东、北京也给他发过去!”
黔北麻羊肉凭借色泽鲜红、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无膻味、无污染等特点,入选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识。产品深受黔北地区广大消费者青睐,但全国市场还没有打开。
2015年12月,遵义市供销社与供销电商公司主动找到黔北麻羊养殖协会,通过协会对接养殖户的形式,更多的养殖户加入了电子商务行列,通过“冬补正当时,羊肉暖洋洋”线上专题活动,通过微店、淘宝网等网络平台推广销售,仅线上3天销售量就达到500余公斤,像老张这样的养殖户销售渠道也拓宽了,全国各地的人们都能在寒冬的餐桌上品尝到鲜美的黔北麻羊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