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成都市知名高校校友企业家座谈会暨“返乡成都”恳谈会在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举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俊杰出席并讲话。
现场,高校校友企业家、“返乡人士”代表和知名高校校友会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自身和企业发展经历,并从产业发展、人才招引、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认真听取发言后,曹俊杰指出,成都高度重视与高校的融合发展。近年来,通过深化校地合作,成都成功吸引了众多校友企业来蓉发展。这些校友企业不仅是成都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科技创新的引领者,成为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坚力量。曹俊杰强调,成都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拥有多重战略机遇、增强的城市实力和创新动能,诚邀广大校友企业共谋发展,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制造业基地建设等,共同推动城市发展。同时,成都将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确保解决问题“零延迟”、链接资源“快准稳”、政策保障“无落差”,让广大校友企业家安心干事业、放心谋发展。(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刘泰山)
相关新闻
“家乡,也是我们施展才华的舞台”
校友“扩圈”
成都市知名高校校友企业服务中心挂牌
1月23日,成都市知名高校校友企业家座谈会暨“返乡成都”恳谈会在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举办。23位高校校友企业家和“返乡人士”代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9家知名高校校友会的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共话未来。
座谈会上,成都市知名高校校友企业服务中心发布了工作任务清单。未来,该中心不仅将为知名高校校友企业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高效处理企业各类问题诉求,还将推动校友科技成果在蓉落地转化,积极吸引外地校友企业及团队来蓉投资兴业,全力构建充满活力的校友企业经济生态圈。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合作,让更多企业在蓉生根发芽。
“成都的科创板上市公司中,有8家是电子科大的校友企业。”“恳谈会”一开始,创意信息董事长、电子科大校友陆文斌就抛出这样一组数据,展示了校友企业发展的澎湃动能。同时,陆文斌也分享了企业的发展诉求,“电子科大在成都万亿电子信息产业中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过,本地高校和跨区域、跨领域高校之间的合作,跨领域的合作偏少。”
企业的期待迅速得到了回应,“我们将全力构建充满活力的校友企业经济生态圈,为地方经济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市发改委副主任、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向彬介绍,为大力发展校友经济,提升校友企业服务水平,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加挂“成都市知名高校校友企业服务中心”牌子,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在中心设立校友企业服务联络站,共同推进校友企业服务工作。下一步,中心将为知名高校校友企业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高效处理企业各类问题诉求,精准链接资本、技术、人才等关键要素资源,有力推动校友科技成果在蓉落地转化,积极吸引外地校友企业及团队来蓉投资兴业,助力其扎根成都、蓬勃发展。
会前,为促进校友企业与地方经济的深度融合及发展,相关高校校友总会与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积极行动,共同签署了16份校友企业服务联络站合作备忘录。此举旨在通过建立联络站,加强双方沟通与合作,为校友企业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进而推动地方民营经济的繁荣发展。(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刘泰山)
回家安居
“回到成都很幸福”
1月23日,2025年“返乡成都”座谈交流——“回家安居”专题活动举行,12位返乡人员代表现场倾听了成都生态环境、安全治理、交通建设工作情况。市委常委、副市长田成川,副市长胡国民,副市长吴皓,市政府党组成员王锋君参加活动。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近年来,成都纵深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优化城市发展“软实力”,已连续16年荣登“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
与此同时,成都不断强化良好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保障,以城市“硬实力”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成都仅去年就实施了重大城建项目409个,完成投资2448亿元,建成基本公服设施193个,建成充电桩4万余个,打通市域“断头路”20条,打造特色街区20条,完成既有建筑片区风貌提升15个。
让人才聚集在成都,更要让人才扎根在成都。顺应群众对优质住房新期待,成都提高了半计容半开敞空间比例,推动底层架空层、风雨连廊、活动用房等不计容增加公共活动空间,持续提升居住品质。此外,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67个、涉及居民4.6万户,开工598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十四五”目标的83.3%,惠及居民7.7万户。
此外,在平安成都建设方面,成都接连开展了“夏季行动”“冬季行动”和“谋治”系列专项行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聚焦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各类违法犯罪,实现犯罪警情数同比下降5%,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27%,全市传统盗抢骗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47%,街面侵财警情数同比下降31%,市民群众的安全感更加可感可及。
“回到成都很幸福。”“希望有更多的政策解读服务,帮助我们及时把握创业方向。”……会上,返乡人员代表分享起在成都从业和生活的经验,也对成都市发展、“回家安居”提出意见建议。
“成都是我生活了20多年的家乡,毕业后我打算回这里工作。”市民杨冰玫现就读于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即将研究生毕业的她对未来充满期待,她说,将向同学们推介成都,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到这里,爱上这里。(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菲菲)
回家就业
“会带动更多人返乡创业就业”
春节临近,务工人员开始返乡回家过年。为助力返乡人员就近就业,1月23日,2025年“返乡成都”座谈交流——“回家就业”系列活动举行,28名返乡人员代表现场倾听了2024年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就业服务工作开展情况等。市委常委、副市长王乾出席活动。
据悉,春节期间,成都市人社局将会同共青团成都市委员会、成都市妇女联合会等单位,利用春节前后劳动者归家返乡“窗口期”,针对返乡人员开展“访民问需”等走访交流活动,听取返乡人员就业情况和服务需求。同时,依托全市“蓉易就业”基层服务站点,全方位拓展服务触角,畅通返乡人员就业需求收集渠道。
针对有返乡就业、创业意愿的务工人员,市人社局联动市级有关部门,筹集重点产业行业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岗位资源,积极发挥公共人力资源机构供需匹配作用,聚焦餐饮服务、家政保洁、外卖物流、生活服务等春节期间需求量大的岗位,结合余缺调剂、共享用工等机制,加强岗位信息发布,为返乡人员提供就业增收机会,并结合“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活动,结合春节期间用工需求,深入求职者集中的村(社区)、集市、商超等人流密集场所,分类推出“专而精”“小而美”的系列招聘活动,充分满足返乡求职者需求,促进各类劳动者来蓉留蓉就业,实现返乡“流量”转人才“留量”。
“家乡,也是我们施展才华的舞台。”“我会带动更多人返乡创业就业,带领茶产业链上千余户农民致富。”“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够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还能享受到与家人团聚的温馨与幸福。”……活动现场,6位返乡人员代表作了交流发言,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外的见闻和回乡就业、创业的经验,以及对家乡未来发展前景的期待。(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