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定期举行,及时解读惠企政策和工作举措
9月3日下午,“成都政策直通车·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举行(点击查看发布会详情)。此次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成都市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惠企政策实施质效的主要举措,解读近期出台的《成都市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若干政策措施》《成都市商务局2024年度支持商贸企业增量提质措施》等政策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介绍,市政府新闻办、市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政策制定部门,每月定期举行“成都政策直通车·系列新闻发布会”,及时解读成都市惠企政策和工作举措,搭建政策直通桥梁,进一步提升政策知晓度、增强政策认同感、推进政策落地。
成都集中出台政策
支持中小企业和商贸企业
惠企政策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的重要举措。今年,成都积极回应企业诉求关切,以企业服务为核心,以提升政策精准性、实效性为落脚点,制定了惠企政策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政策发布、政策联审、限时审批兑现、评估问效四大机制,不断提升政策知晓度、申报便利度、兑付时效性,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市发改委副主任向彬介绍,在政策发布机制方面,线下,定期召开政策发布会,发布最新出台的惠企政策,解读政策相关内容,主动答疑解惑、回应社会关切;线上,集中在“天府蓉易享政策找企业”智能服务平台发布政策文件,同步发布政策实施细则。近期,成都集中出台《成都市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若干政策措施》《成都市商务局2024年度支持商贸企业增量提质措施》等惠企政策,已在平台上发布。
在政策联审机制方面,通过多部门联审,明确政策的分类标准、申报条件和实施流程,精简申报资料、减少审批环节。特别是实施申报材料的“两个免于提交”(对于市级部门印发的材料,原则上不要求提供;对于成都市电子证照库能够提供电子证照信息的,原则上不要求提供实体证照),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在限时审批兑现机制方面,实行政策兑现时限承诺制,资金兑现不得超过部门承诺兑现时限。将惠企政策按照“免申即享”“易申快享”两个类别进行分类管理。在“易申快享”类政策中,对于一般政策事项,自企业申报截止之日起,30个工作日完成审批,对于复杂政策事项,50个工作日完成审批,并在承诺时限内完成资金兑付。同时,建立反向评估机制,定期开展惠企政策反向评估,适时解决政策实施的堵点、卡点,推动政策更加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全市实施惠企政策事项800多项
兑现惠企政策资金32.45亿元(小)
今年,成都市提升惠企政策实施质效怎么样,取得了哪些效果?向彬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共实施惠企政策事项800多项,兑现惠企政策资金32.45亿元,惠及经营主体3.2万户次。根据最近的调查,总体上企业对惠企政策兑现落实情况表示满意,现行惠企政策对解决企业困难、改善经营状况、提振市场信心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政策发布方面,今年5月份编制发布了《2024年成都市惠企政策机会清单(首批)》,形成了政策日历和兑现计划。同时,深化“蓉易享”平台建设,实现全量政策文件在平台的集中发布,政策事项在平台可“一键申报”。目前,平台共汇聚有效政策文件2100余件,累计上线可申报政策事项2400多项,总访问量达到80万次。
在政策联审方面,目前已联审市本级新出台的惠企政策文件11个,通过联审,政策的规范性有效提升,政策“画像”精准度、上线运行可操作性也有明显提高,政策的资金可承载性比以前更加明确、实施程序更加规范。政策事项的申报审批环节平均减少2—3个,申报材料平均减少30%以上。
在政策评估方面,今年对全市27个重点惠企政策文件的落地效果开展了反向评估,以走访座谈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向1万余家企业收集政策兑现落实的反馈情况。同时,还组织开展“局长、处长”走流程活动,通过模拟企业身份的方式,对522条政策事项的申报兑现环节进行了体验和评估,优化现行政策,出台缺位政策,废止过时政策。
市商务局副局长兰华娟介绍,今年是“消费促进年”,今年4月,国家和省推出了汽车报废换新、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成都开展了家电消费券、汽车消费奖励活动,全市近600家企业参与活动,带动消费近100亿元。(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霞)
相关新闻
《成都市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若干政策措施》解读——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最高奖励300万元
今年6月,财政部、工信部启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遴选首批30个城市开展试点工作,鼓励试点城市先行先试,探索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有效模式。成都成功入选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首批试点城市。
7月底,成都新出台了《成都市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若干政策措施》,将在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中药饮片加工、化学药品制剂、智能终端、集成电路制造5个行业试点。“这5个行业都是成都市的特色产业,也是优势产业,数字化水平具有良好基础。”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副局长郑中礼介绍,电子信息领域链主企业通过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示范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呈现出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积极上云用数的“链式”数字化模式;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加快建设“智能工厂”,近年全市汽车零部件企业平均生产成本降低30%以上;中药加工行业将传统中药炮制工艺和现代制药技术有机融合,化学药品制剂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不断增强。
“这次试点工作,中央财政给予了1.5亿元资金支持,市级财政安排了2亿元专项配套资金,是用‘真金白银’来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郑中礼表示,根据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成都的政策补助比例较高,支持力度也是较大的。
资金补助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对参与诊断并实施数字化转型改造达到标准的企业,每户最高4万元诊断费用全额补助;二是对完成数字化改造并达标的企业,按照改造投资的50%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资金补助;三是明确将试点企业纳入成都市“壮大贷”支持范围,给予符合条件的企业最高50%比例的贷款贴息,单户企业最高80万元;四是对遴选出的数字化转型“小灯塔”标杆企业、优秀数字化改造服务商等,分别每户给予40万元和30万元的奖励。该措施明确,对入选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灯塔工厂”的企业,给予300万元奖励。
政策提出,到2025年底,5个试点行业要完成360家以上试点企业数字化改造,实现智能终端、集成电路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中药饮片加工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5个试点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二级及以上比例达到90%以上,规模以下工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二级及以上比例实现明显提升。培育30家以上优质数字化服务商,开发集成60个以上“小快轻准”数字化解决方案和产品,打造10个以上“链式”数字化转型典型模式,打造20个以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奋力打造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样板城市。(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霞)
相关新闻
《成都市商务局2024年度支持商贸企业增量提质措施》解读—— 支持外贸企业做大 最高奖励500万元
7月中旬,成都市商务局出台《成都市商务局2024年度支持商贸企业增量提质措施》,明确了10条支持批发、零售、餐饮、外贸企业奖励措施,其中促进外贸发展的措施有6条。
成都作为四川外贸的“压舱石”,今年前7月实现进出口4688.9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高出全国6.3个百分点、高出全省0.4个百分点,对同期四川外贸整体增长贡献率逾八成,成为拉动全省外贸向好态势稳固的重要力量。
市商务局副局长兰华娟介绍,聚焦发挥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支持外贸企业做大业务规模。加快推动国际货物在成都市集散分拨,对通过成都双流国际空港、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成都国际铁路港开展进出口业务且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给予支持,引导企业用好口岸枢纽资源,做大业务规模。根据该政策,将根据单个企业考评分值占所有考评合格企业合计分值比例,在本次资金总规模中按对应比例给予支持,单个企业支持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聚焦企业发展痛点堵点难点,精准助力外贸企业降本增效。针对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等问题,通过支持企业利用金融工具开展进出口贸易融资和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等方式满足资金需求,通过支持企业购买外汇衍生品降低汇率波动对外贸利润影响,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工具,降低经营成本,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出口传统市场的同时,“走出去”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根据该政策,对这部分外贸中小微企业,将按实付利息总额分别给予50%、60%支持,单个企业两项支持金额合计不超过50万元。
聚焦进口主体培育,更好满足市民群众“在成都、买全球”,对取得境外注册消费品品牌全国总代理权或一级代理权且有进口实绩的企业给予支持。根据单个企业考评分值占所有考评合格企业合计分值比例,单个企业支持金额不超过50万元。此外,根据该政策,对单个批发企业最高奖励400万元;对单个零售企业最高奖励500万元。(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