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地处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脉的过渡地带,拥有‘六山一水三分坝’的立体山水格局,海拔落差达4323米。坝区年平均降水量867毫米,山区年平均降水量1100至2050毫米,由强降雨引发的次生灾害应对压力大……”记者12日从成都市市场监管局、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了解到,彭州基层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这是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批的四川省首个“基层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国家级标准化试点。
彭州市为何能被选为基层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国家级标准化试点?据介绍,近年来,彭州市加快提升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先后建成彭州市气象监测预警中心、彭州市国家基本气象站、彭州市大气环境气象综合监测基地。加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先后主导和参与3项四川省和成都市地方标准研制,积极打造一流的气象标准化实践基地,大力推动了彭州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构建国、省、市、县四级标准化建设协同联动机制,建立标准化工作体制机制,精准制定工作方案,高效推动试点做深做实。
“基层防灾减灾气象服务标准化是国家标准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监测预报预警、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履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气象服务职能、引领气象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将全力协助试点单位做好有关对上协调工作和项目技术服务指导,更好地发挥标准对基层防灾减灾和气象服务的支撑引领作用。
“成为试点后,彭州将以点带面推进标准实施,健全适用基层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进一步提高面向基层的气象临灾和风险预警能力,坚决筑牢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努力探索形成‘互学、共建、并进’的基层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全流程、全链条工作样板,为全省、全国基层防灾减灾标准化气象服务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彭州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说。(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