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大数据,办好“云展厅”。遵义会议纪念馆不仅开通“掌上”畅游遵义红色景区的小程序,而且还设置多媒体互动体验区,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把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等11个纪念场馆以及纪念馆内1500余件馆藏文物装进了“云展厅”,让游客在身临其境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一键操作,智能管控。桐梓县茅石镇中关村生猪养殖基地推广“全链条、全循环、全生态”高效立体农业模式,依托大数据应用平台,实现生猪圈舍的温控、上料、清扫、除臭等自动化、智能化、现代化管理。
扫码入场,自动放行。务川自治县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遵义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依托智能物流平台,打通“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等铝工业企业供应链,以智能化应用代替传统的人工操作,不断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水平,实现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运输等层面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从“智慧工厂”的探索实践,到电商平台的直播带货;从智能化生产线的高产高效,到“云”上种茶叶、看“屏”种辣椒的“智慧农业”;从“智慧医院”“智慧校园”“智慧法院”的加快建设和实际应用,到“智慧旅游”“智慧城市”“智慧工业”引领的大数据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数字聚能,不仅让数字经济风起“云”涌,浪潮澎湃,而且进一步激活了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数字聚能:激活产业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发表重要讲话,并作出了要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的重要指示。中共贵州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也明确,要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不断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这为我省、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我市作为全省第二大中心城市、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的重点区域,近年来,精心谋划、率先实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全省大数据战略总体要求和“2441”发展思路,坚持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培育新动能的主攻方向,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数字遵义建设步伐,走出了一条错位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之路。
到“十三五”末,全市集聚大数据企业近500家,带动就业近4万人。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评估指数从2017年的30.2提升至2020年的39.3,整体融合进程已初步进入中级阶段。“十三五”期间,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年均增长达21.6%,电信业务总量从2016年的137.58亿元发展到2019年的735.47亿元、年均增长超过50%,数字经济总量超1000亿元,居全省第2位。进入2021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位列第83位,推动遵义成为全省大数据发展的重要一极。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浪潮席卷,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我们正在加快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市大数据发展局局长陈致豫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其不断聚合、释放的能量,为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效,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
数字治理:赋能乡村振兴
“通过这个由后台系统、实体门牌及微信小程序组成的‘数字门牌’,可以精准了解村里实有人口的数据信息等相关情况,依托数字化平台的应用,在乡村实现联动化治理、网格化服务、智慧化管理。”余庆县白泥镇魁龙村村委会副主任黄连军说,今后随着“数字门牌”应用的深入推进,群众“线上办事”“掌上办事”“指尖办事”更加方便,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余庆县是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之一,也是遵义以数字经济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同样“试水”数字转型的还有余庆县龙溪镇。
近年来,该镇政府借助“钉钉”平台,着力在数据共享、基层党建、智慧政府、审批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着力打通数字化建设“最后一公里”。
目前,该镇正深入推进数字乡村治理,实现了组织“线”上建,基层堡垒夯实有力;数据“云”上跑,基层干部明显减负;工作“网”上走,政府效能大幅提升;审批家中办,群众办事方便快捷;产品直播销,数字经济活跃乡村。今年累计开展低保申请、林木砍伐证办理、农村宅基证办理、烟花爆竹零售证办理等直播21场(次);开展苹果桃、苦丁茶、猕猴桃、新型烟花等产品直播带货12场,促进村集体经济增长40余万元,带动培育电商企业8家,交易额达1700余万元。
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的还有湄潭县。该县大力实施“互联网+三农服务”,助推乡村振兴,着力构建公平、普惠、便捷、和谐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现在我们家门口都安装了摄像头,出门在外,只需要点开手机上相应的应用平台,就能随时看到家里的情况。”该县石莲镇黎明村关庄组村民罗兴忠说。
石莲镇党委副书记李六朋表示,如今家门口的摄像头,不仅让外出群众与家人联系多了一个智能化、可视化的沟通平台,也对乡村治理特别是公共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群众家门口的“千里眼”,是贵州湄潭祥农现代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湄潭县分公司共同推进的“平安乡村”项目建设。贵州湄潭祥农现代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仲均边向记者演示祥农智惠农业云平台“平安乡村”的功能边说,我们这个平台能把数据全部分享至公安的“雪亮工程”平台,进一步弥补了城乡居民家庭范围安全视频监控应用的短板和不足,切实解决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在群众家门口的“最后一米”问题。
此外,通过安装的视频摄像头,能全方位满足农村用户看家护院的需求,以及政府综合治理、安全防控、平安乡村建设的要求。目前,该县已在石莲、抄乐两个镇推广群众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400余户。
由点及面,纵观全局。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是遵义“十三五”以来,数字基础设施跨越提升,数字治理持续深入的具体体现。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遵义累计投资达90亿元,先后荣获“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最佳实践奖、宽带普及水平领先城市。目前,建成5G基站3630个、实现5G县县通,出省带宽达4120Gbps,光缆线路总长度达26.84万公里,30户以上自然村4G基站在全省率先实现100%全覆盖,行政村光纤宽带和4G网络100%覆盖,中心城区和农村地区通信网络覆盖率达98%以上。
更为重要的是,还出台了《遵义市级政务信息系统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建成“云上遵义”政务云平台、政务数据中台、政务视频中台、物联网感知共享中台等一批政务基础平台,建成一体化农业云(辣椒云)一期、医疗影像云数据中心、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教育大数据云平台等政务民生服务平台。
风起“云”涌,奋进有“数”,数字经济拔节生长铿然有声。今后,我市将始终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围绕“四新”抓“四化”,聚力能力提升,促进数据资源协同与共享;聚力产业发展,提升经济发展空间;聚力合作共赢,加速产业链上下游要素资源数字化及有效整合实现良性互动,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