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8日,兔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成都召开了“12345亲清在线”启动暨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2024年2月18日,龙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成都召开提能“12345亲清在线”做优一流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再次聚焦营商环境。
●虽然连续两年的会议主题都聚焦在营商环境上,但还是有一些变化——今年扩大了规模,今年增加了人员……细数一点一滴的变化,能看到城市进步的缩影,也能发现发展路上的恒心。企业以恒心办恒业,城市的用心便是企业恒心之源、信心之源。
●每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成都都会提到营商环境。在成都的意识里,企业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源,企业家是城市发展最宝贵的资源。
2月18日,龙年春节之后的首个工作日,“新春第一会”成为焦点。
成都的“新春第一会”,是提能“12345亲清在线”做优一流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这是成都连续两年新春首会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主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问题会源源不断涌向企业,如何为企业提供保障、培养沃土,是对城市持续的考验。
是不是能以智慧的方式解决难点,是不是能主动互动打通堵点,是不是能以抚慰人心的温暖回应痛点,是破解问题的关键。
营商环境,是成都时常提及的老话题、高频词,也是持续耕耘的着力点、发力点。
优化营商环境,成都有两个坚持——久久为功,实实在在。
为什么是这个时间?
一元复始,旭日始旦。在总结回顾上再出发,在已有成绩上再提能。
这是一个特殊的时间点。
对全国来说,这是龙年上班第一天。
如果说从一个人的眼睛可以看出整个人的情绪状态,那从“新春第一会”,就能看出一座城市新一年的精气神。
这场会,不仅透露了城市对工作方向的谋划、对未来重点的考量,还释放出更多信息。比如,执政者的决心和恒心,城市发展的生态和环境,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
对成都来说,“12345亲清在线”上线一年有余,这是提交成绩单的时候,也是检验成效、总结分析的时候。
2023年1月28日,兔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成都召开了“12345亲清在线”启动暨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
一年多来,“12345亲清在线”累计受理企业诉求11万余件,提供各类惠企服务3万余次,诉求解决率97.61%,服务满意率98.92%,逐步成为全市政企互动的“总客服”、便企利企的“总平台”。
通过热线解决问题的企业中,有成都信达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2023年初,成都侨商协会举办的政策宣讲会议上,公司副总经理王雯琪得知税务总局出台的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税费减免政策,可在申报过程中发现,贫困人口证明打印系统只能开具当年的证明,无法打印往年的贫困人口数据。
多方尝试无果,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王雯琪拨通了12345助企热线,“我没想到12345有专门服务企业的专班,郫都区税务局在了解情况后,与区就业局积极协调商讨,最后在省市区就业局和税务局的多级联动努力下,系统能够开具往年的证明了,我们也顺利办理了退税补贴。”
就是这“试一试”,试出了成都的效率和温度、认真与执着。
2024年2月18日,龙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成都召开提能“12345亲清在线”做优一流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再次聚焦营商环境。
不过,这一次,为“12345亲清在线”加上了“提能”,这是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为优化营商环境加上了“一流”,这是更高的要求。
“成都的新春首会连续两年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主题,充分展现了成都积极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恒心,提升企业竞争力,激发市场新活力。”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对营商环境的重要性深有感触。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12345亲清在线”的启动可以以小见大地感受到成都的营商环境变得越来越便利、越来越人性化。
会前,四川时尚百盛商业发展有限公司店长夏书军说出了他的期盼,“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如何实现各项审批流程的高效化,如何推动数字化转型,是我们最关注的。”
企业有需求,城市有回应。
会上,“蓉易享”“蓉易贷”“蓉易诉”“蓉税乐企”“蓉易用”和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实施方案六大创新应用场景重点发布,每一个都指向“夏书军”们的期盼。
“蓉易享”解决了政策难找的问题,通过精准画像,实现“政策找企业”。
“蓉易贷”为“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提供解决方案,8个普惠金融产品可线上一键办。
“蓉易诉”免去了企业“跑法院”“等通知”的繁琐,实现诉讼事务“一网通办”。
“蓉税乐企”避免了企业反复跑、多头跑的现象,助力企业开业即开票,并享“全市通办”。
“蓉易用”建数据公园,让企业有数可用、放心用数,实现用数“拎包入驻”。
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实施方案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实现“一码通行”。
条条都能用、管用、实用,城市以诚意换“蓉”易。
“新春第一会”上的表态和承诺,被视为立下的“军令状”。就如现在盘点过去一样,会上成都也明确提出,未来会评估今天的决定。
好与坏,衡量标准只有一个——企业的认可度。
为什么是这个主题?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
这是一个炙手可热的主题。
放眼全国的“新春第一会”,广东紧扣高质量发展,山东落子开放和招商,安徽连续三年聚焦民营经济,都与营商环境有着紧密联系。更不用说上海,直接聚焦优化营商环境,这是上海心心念念的“老问题”。
同样的主题,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表达。即便在同一个地方,不同的时间也有不同的侧重。
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刘刚连续两年受邀参加了成都的“新春第一会”,虽然连续两年的会议主题都聚焦在营商环境上,但还是有一些变化——
今年扩大了规模,以视频会的方式开到了成都各个区(市)县。
今年增加了人员,除了各类企业有代表参会,基层的服务专员、营商环境观察员也来了。
今年发布了“蓉易+”六大场景,都从很小的地方切入,但对企业而言,显得更为实在。
如此直戳人心的变化从何而来?会上,能找到答案。
成都市发改委主任王锋君带来了《成都市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实施方案》。今后,在很多场景中,企业不用开一摞无违法违规证明,只需要提供一张专用信用报告。
省时省力,是这份方案带给企业的直观感受,可这样让人拍手叫好的方案是如何形成的?
12345热线智库“优秀建议”代表、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智慧治理研究所所长徐霁提到了方案诞生的密码——12345。
2023年1月,“12345助企热线”正式上线。2023年8月,12345热线特色新型智库应运而生,徐霁成了智库成员。
通过跟踪研究,智库成员们发现,2023年1—10月与企业融资发展相关的近100件诉求中,多数指向了一个问题——企业开具合规证明时办理流程不清晰、办理手续复杂。
智库随即开展相关调研,对先进城市经验进行比较研究,最后形成专题报告,建议在成都加快推行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正是这份专题报告,促进了《成都市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实施方案》的出台。
这是被问题撬动的改革,不是“拍脑袋”的决策。改革成果源于企业,也终将服务企业。
每一次变化,都装着城市的智慧。
细数一点一滴的变化,能看到城市进步的缩影,也能发现发展路上的恒心。企业以恒心办恒业,城市的用心便是企业恒心之源、信心之源。
营商环境,被视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但营商环境没有最优,只有更优。不少城市意识到,当下与发展所需、企业所盼仍有差距,成都也提出,必须抓住不放、持续打造、久久为功。
为什么是这座城市?
朝斯夕斯,念兹在兹。一棒接着一棒干,彰显城市决心和恒心。
营商环境,是成都的“老话题”,更是近日的高频词——
2023年年末,市委全会审议通过了《依托智慧蓉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对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策要素“一网通享”、企业诉求“一键回应”、经济运行“一网统管”等为重点,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作了安排部署。
2024年1月2日,元旦节后首个工作日,成都召开新闻发布会,《成都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出炉。
2024年2月1日,成都进入两会时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营商环境,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深化改革“一号工程”。
每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成都都会提到营商环境。在成都的意识里,企业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源,企业家是城市发展最宝贵的资源。
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这些“宝贝”?“新春第一会”上,温江区“三员合一”企业服务专员罗茂竹讲出了有效的方法。
所谓“三员合一”,是温江区为破解入企服务专员过多、企业对不上号的问题,将职能相似、业务相近、服务对象一致的企业服务专员和人才服务专员全面整合的创新举措。
为深入推进“政策找企业”,企业服务专员归集全区14个产业扶持政策文件,颗粒化解构为298个条款,结合企业行业属性、成长阶段等生成政策定制报告,通过线上推送线下送达、开设“企业大讲堂”等方式开展政策解读。同时,在政策申报、受理、审核、兑现4个环节,采取短信、电话、上门等方式开展全流程提醒服务,审评认证等类别的政策实现了“免申即享”。
政企互动的背后,是城市的主动。而付出会有回报,努力终有收获——
2023年的成都,1家企业新晋本土世界500强,15家企业成功上市,新登记市场主体60.2万户,净增涉税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增长84%,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长13%,全市经营主体增至389万户、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
市场主体的蓬勃发展,产生了强劲的推动力——
也是在2023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在突破2万亿元的基础上实现6%的增长,获评“2023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连续15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营商环境,会是城市永恒的话题,因为,高质量发展,是城市不变的追求。(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吴喆)
相关新闻
同比增长13.3%
在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3万余家
成都科学城
高新技术企业是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主体,更是为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提供强劲动能。日前,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北京永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落地成都,正式更名为成都永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无独有偶,去年落户成都的高新技术企业神经元信息技术(成都)有限公司也在近日完成了1亿元C+轮融资……新春伊始,科技“新”气象不断!
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2023年,在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3041家,增长13.3%。企业为何选择成都?从成都“新春第一会”中就能找到答案。2月18日,成都召开全市提能“12345亲清在线”做优一流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对于正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着力做强西部新质生产力高地的成都来说,企业的生长土壤尤为重要。
五年翻两番
从2473家到1.15万家
随着去年“双11”收官,极米科技再次毫无悬念地拿下投影品类销售冠军。在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波看来,从企业初创、稳步发展,再到登陆资本市场,极米科技与成都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一路走来,企业在成都发展获得了多方面的支持。”
从车库创业到产品走向全球,极米科技的发展史,也是在蓉高新技术企业的一部“成长史”。像这样的案例在成都还有不少——成都海光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在落户之初就得益于成都良好的创新生态;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在蓉攻克大尺寸菲涅尔透镜制造技术,打破技术垄断……
近年来,在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走出一条强势上扬的增长曲线。2017年至2022年,在蓉高新技术企业从2473家增长至1.15万家,实现五年翻两番,年均增速36%,创历史新高。成都市28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到100%;19家科创板上市(过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近九成。
做强原创技术“摇篮”
从科学家到企业家
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上,作为科创企业代表的成都赜灵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赜灵生物”)创始人陈俐娟被邀请列席。在小组讨论时,她带来了公司两个进入临床II期创新药物的样品。
值得一提的是,陈俐娟的另一个身份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教授。
“从科学家‘转身’做企业家,需要下定很大决心,我们想要‘游上岸’!”陈俐娟直言,在创业的过程中,成都市、四川大学在建立研发场所、政策上给予科研团队支持,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条件。而就在近期,赜灵生物宣布顺利完成B轮融资。
成都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教资源丰富,这也为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提供了创新的“基本盘”。在成都高新技术企业名单中,能看到不少“科学家”实现“企业家”的身份转变——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领衔创立成都威斯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短短7个月成长为独角兽企业;欧洲科学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与工程学院院长申恒涛领衔成立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
眼下,成都正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打造服务战略大后方建设的创新策源地。而从2022年数据看,成都当时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共135家,其中94家依托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59.0%。
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
用行动给成都创新环境“投票”
2023年,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举办,吸引了世界目光。作为大会的主场馆,成都科幻馆诸多“成都造”的应用备受瞩目。其中,在科幻馆3楼C区平台,引入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采用了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中建材”)生产的碲化镉发电玻璃作为屋顶装饰。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都中建材使我国成为首个自主拥有大面积碲化镉发电玻璃的国家。勇闯创新“无人区”背后,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潘锦功直言,从无到有的创新过程并不容易,但在成都这座幸福之城,让他实现创新梦想,“成都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创业条件。”
如潘锦功一样,高层次人才如潮水般涌入成都这座幸福之城,成为幸福的“蓉漂”。回国创业的李进创办了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西南第一家登陆科创板的企业;清华校友潘思铭创立的成都市易冲半导体有限公司,几年时间已成长为准独角兽企业……这是企业与人才“用脚投票”的结果,实现了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如今,在蓉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数量从2018年的14.5万人增长至2022年的27.6万人,平均年增长率17.5%。(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黄雪松 综合成都科技报道 受访企业供图)
相关新闻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
更好的营商环境激发更大的市场活力
“成都的新春首会连续两年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主题,充分展现了成都积极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恒心,将提升企业竞争力,激发市场新活力。”2月19日,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接受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作为四川本土的首家世界500强企业,新希望集团一路走来,既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建设者、见证者,也是这座城市建设的受益者。对这座城市营商环境的感受评价,也最具有发言权。刘永好称,优良的营商环境是企业之需、发展之要,从2023年新春首会召开“12345亲清在线”启动暨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到今年新春首会召开提能“12345亲清在线”做优一流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并发布六大创新应用场景,都表明了成都在积极营造重商兴商、亲商爱商、护商安商的良好环境,实实在在地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厚植沃土激发活力增强动能,以营商环境优化助力发展质效提升,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在刘永好看来,除了政务服务优化、行政效能提升,成都的区位优势、市场环境也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地处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成都是国家中心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城市,近年来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持续提升,未来发展前景潜力巨大。同时,这些年来,成都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持续推动产业扩容升级,产业“链动力”强劲,市场资源变得越来越大,利用成都的区位优势可以辐射西部市场、进军全国市场、出海全球市场,这些优势也吸引了新兴产业纷纷布局落户成都。(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杨富)
相关新闻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
实实在在的支持帮助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
作为一家发轫于成都的企业,通威与成都这座城市同频共振,在城市发展的优渥土壤中不断成长。“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2月19日,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接受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采访时说,成都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这也是我们不断增加投资的信心和底气。
刘汉元告诉记者说,2023年,通威集团持续巩固农业和光伏两大行业的全球龙头地位,并迈入了《财富》世界500强的行列,由此实现了四川制造业世界500强企业“零”的突破,成为了全球光伏行业首个世界500强企业。一系列成绩的背后,无不得益于政府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切实感受到了尊商、重商、亲商的浓厚氛围和实实在在的支持帮助,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在川投资和发展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
“成都的新春首会连续两年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主题,推出的六大惠企新场景让企业迎来更好的发展环境。”刘汉元表示,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2024年,通威集团及6万员工,将不断开拓创新,勇于担当作为,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带头引领作用,不断擦亮“通威”金字招牌,接续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推动四川及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新型工业化、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及成都篇章贡献通威力量。
事实上,成都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通威也用实际行动做出了回应。目前,固定资产投资约105亿元的通威太阳能光伏项目已经落地成都,全球创新研发中心项目也已经启动建设。(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刘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