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西部 走向世界
首页 要闻中心 印象天府 西部视野 特色园区 文化旅游 三农瞭望 家居交通 社会民生 招商经贸 科教医卫 质量安全 特色经济 经纬广角 博览大观
特色经济 当前位置:首页 >>  特色经济  
最高抵扣10万元 成都“零碳券”要来了
  2023-06-05  
最高抵扣10万元 成都“零碳券”要来了
发布时间:2023-06-05 08:36:00来源:成都日报

积极开展节能减碳建设的在蓉有关企业、公共机构,即将可以申领定额电子代金券——“零碳券”;最高每张面额10万元,每年最多申领1张;市财政每年安排市预算内资金1000万元,用于零碳券兑付,原则上每年集中兑付1次。

近日,记者从成都市发改委获悉,为积极引导企业、公共机构开展碳足迹认证和碳核算,提前主动适应欧盟碳关税等政策变化,帮助成都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打造产业绿色化发展城市品牌,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市发改委牵头起草了《成都市零碳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集意见和建议。意见建议反馈截止时间为6月30日。

“零碳券”有何用?

采购相关服务可按比例抵扣费用

《征求意见稿》阐述,零碳券是政府部门向开展节能减碳建设的有关企业、公共机构发放的定额电子代金券。企业、公共机构在零碳券管理平台申领零碳券后,通过零碳券管理平台采购相关服务时,使用零碳券按比例抵扣服务费用,服务商完成服务后再按实际抵扣金额向政府部门申请兑现零碳券。

零碳券资金来源于市预算内专项资金,用于零碳券兑现等。零碳券只能用于抵扣指定类别的零碳服务费用,不能跨类别使用。

作为零碳券的管理部门,成都市发改委依托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绿色低碳认证服务平台作为成都市零碳券管理平台(www.cdltfw.com,以下简称“零碳券管理平台”)。

同时,成都市发改委委托第三方机构,承担零碳券的审核等具体工作。

“零碳券”分几类?

按服务类别分碳足迹认证等四类

根据《征求意见稿》,“零碳券”按照服务类别分为能力建设、碳足迹认证、碳核算、碳减排挂钩贷四类。

能力建设零碳券。用于支持、引导企业、公共机构参加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相关培训。

碳足迹认证零碳券。用于支持、引导企业对其生产产品开展碳足迹认证,量化产品碳排放量并以碳标签形式呈现。

碳核算零碳券。用于支持、引导企业、公共机构盘查自身碳排放现状,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实施路径。

碳减排挂钩贷零碳券。用于支持企业、公共机构开展有碳减排效应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的贷款,对取得金融机构碳减排挂钩贷款的企业进行利息补助。

“零碳券”的额度?

每张面额从2000元至10万元不等

《征求意见稿》提及,零碳券的申领对象包括:在蓉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公共机构,生产经营正常,近三年内无违法违规记录,企业环境信用未被评为“环保不良企业”,未列入严重失信名单。申领碳减排挂钩贷零碳券企业需成功获得银行碳减排挂钩贷服务。

申请额度方面,能力建设零碳券每张面额2000元,用于抵扣服务费用,抵扣金额不超过服务费用总额和零碳券面额,每个企业、公共机构每年最多申领1张。

碳足迹认证零碳券每张面额50000元,用于抵扣服务费用,抵扣金额不超过服务费用总额和零碳券面额,每个企业每年最多申领1张。

碳核算零碳券每张面额30000元,用于抵扣服务费用,抵扣金额不超过服务费用总额和零碳券面额,每个企业、公共机构每年最多申领1张。

碳减排挂钩贷零碳券每张面额10万元,企业、公共机构贷款具有碳减排效应时,用于抵扣贷款利息,抵扣金额不超过利息总额和零碳券面额,每个企业、公共机构每年最多申领1张。

“零碳券”怎么用?

平台上申领,服务完成后申报兑付

《征求意见稿》对零碳券的申领和兑付流程进行了详尽介绍。据悉,企业、公共机构在零碳券管理平台注册账户,通过平台采购零碳券服务,服务机构线下对接,签署并上传服务合同,企业、公共机构确认合同并申领零碳券,企业、公共机构注册地区(市)县发改部门进行初审。市发改委委托第三方机构对企业、公共机构的申报情况进行审核,审核时限原则上不超过10个工作日。审核通过后,由市发改委向申报单位发放零碳券。

企业、公共机构成功申领零碳券后,在支付环节使用零碳券抵扣服务费用。

零碳券的兑现环节,则是服务机构完成服务后,通过零碳券管理平台上传发票、服务凭证(培训证书、碳足迹认证证书、还贷凭证)等材料,企业、公共机构确认材料信息后,平台发起申报兑付零碳券。同时服务机构向企业、公共机构注册地区(市)县发改部门报送申领兑现零碳券纸质材料,区(市)县发改部门初审后报市发改委。

市发改委委托的第三方机构按照相关规定组织审核,形成审核报告报市发改委,经市发改委党组会审议通过后,按照市预算内资金管理办法由市财政局拨付至服务机构注册地财政局,有关区(市)县财政局将兑付的零碳券抵扣费用发放至服务机构账户。

需要注意的是,申领单位应在零碳券明确的有效日期内使用并兑付,过期自动失效。(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蔡宇 制图 申娟子)

 
热门信息  
· 特色经济
· 重庆各地多形式庆祝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 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四川)群众联欢活动侧记
· 广西开展农田建设百日大会战
· 应对养老服务“手长衣袖短”,四川试点“时间银
· 宁夏葡萄酒产业用地确权登记新突破
· 乐山24个高新产业和服务业项目签约落子
· 第六届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动员部署会召开
· 全国首家区(县)级城市国家级知识产权培训实践
· 重庆歌舞团舞蹈《火锅奏鸣曲》将亮相虎年央视春
· 青海省牦牛藏羊产业集群总产值达267亿元
· 宝塔延川安塞3县区上榜国家能源局公布整县(市、
· 打通欧亚商道 助力“黔货出山”
· 风能发电大显身手 利国利民绿色发展
· 青海蚕豆结构调整的“张力”
推荐信息  
· 特色经济
首页 - 访客留言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西部印象-www.zgxbyx.cn 中国西部印象.cc www.zgxbyx.tv www.zgxbyx.cc  备案号:蜀ICP备20220124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