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西部 走向世界
首页 要闻中心 印象天府 西部视野 特色园区 文化旅游 三农瞭望 家居交通 社会民生 招商经贸 科教医卫 质量安全 特色经济 经纬广角 博览大观
招商经贸 当前位置:首页 >>  招商经贸  
一季度成都经济实现良好开局的背后——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2023-04-29  
一季度成都经济实现良好开局的背后——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发布时间:2023-04-29 09:27:49来源:成都日报

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 本报资料图片

4月26日,成都市公布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66.8亿元,同比增长5.3%,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5个、0.8个百分点。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9%,增速高于全国、全省1.9个、4.5个百分点;全市90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21.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9.1%;航空枢纽旅客吞吐量达1569.3万人次、同比增长68.7%、创历史新高,中欧等国际班列开行1470列、约占全国开行量的25%、同比增长42.3%……

数据背后,展现出的是成都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高质量发展中企稳向好的良好态势。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坚定明晰。

奋进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成都坚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统筹推进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成都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在“建圈强链”中提升产业能级

走进位于新都区石板滩镇的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建设中的大型项目正拔节生长,交通路网和活力公园正在呈现,一派火热的发展场景。

近年来,新都区围绕航空、轨交两大主导产业推动政策、平台、资本、载体等多维高端要素赋能。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已聚集重点企业58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5家,构建起“头部引领、集群支撑、链式互补”的产业发展生态。

产业建圈强链,正在为成都经济构筑蓬勃的发展动力。

2021年,市委作出产业建圈强链部署,加快构建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产业基金、领军人才等“5+N”产业生态体系。就在今年4月初,成都第三次对重点产业生态圈、重点产业链进行优化调整:8个产业生态圈、28条重点产业链。

“着眼服务国家战略、立足成都实际,瞄准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市发改委产业发展处相关负责人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评述此次优化调整背后的逻辑考量:以此次新增的“大飞机制造与服务”产业链为例,目前国家正全力推动“中国造”的C919飞机等相关产业,而成都在航空等相关产业领域一直有较好基础,同时引进有空客公司在欧洲之外布局的首个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以此为契机,推动整个大飞机制造与服务产业成链发展,也就水到渠成了。”

根据一季度公布的数据显示,成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9%,增速高于全国、全省1.9个、4.5个百分点。全市90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21.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9.1%;制造业、非制造业PMI分别为52.4、59.8,税电指数105.9,延续2022年10月以来景气态势。

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成都正以建圈强链来构筑产业迭代升级的合力,在“链”中提升产业能级、核心优势,彰显竞争力。

在深化改革中探索高质量发展

4月初,“高新-郫都合作共建电子信息产业园”内,轰隆的机械声、挥汗的身影,蒸腾着春日蓬勃的活力。作为国内绝缘、光学膜行业的龙头企业东材科技,正加快建设其成都创新中心及生产基地,预计今年9月达到试生产。

以高郫共建园为起点,作为成都市“三个做优做强”24个重点片区之一的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正进行着更大、更受关注的改革探索:深度推进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改革。参与的三方是高新区、郫都区和温江区。

4月4日召开的成都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上,《关于完善重点片区融合开发机制的实施方案》提交审议。四川蜀情智数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谭任君对此分析称:重点片区融合开发,其实就是在成都市域范围内,在更小的空间进行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又一探索——这有助于提升城市功能,充分发挥参与各方的比较优势,比如:高新区的产业优势、郫都区和温江区的生活服务和公共配套完善优势等,“这必将在更大范围内形成发展合力,最终促进参与各方高质量发展。”

记者梳理此前公布的24个重点片区名单发现,其中有11个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区(市)县。如天府动力源,由天府新区、青羊区和新都区三区组成,蓉南新兴产业带由新津区、邛崃市组成,成都国际陆港片区由青白江区、彭州市共同推进等。

市委深改委会议也明确提出,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统筹推进科技教育人才领域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和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着力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断增强城市内生增长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向改革要动力,成都紧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聚焦影响现代化建设的难点痛点,找准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全力推进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在深化改革中探索构筑高质量发展机制体制。

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

4月19日,成都举行了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倒计时100天系列活动。这座城市在大运会的筹备中,展现出澎湃的青春活力。

为让市民充分享受到成都大运会的赛事红利,成都自2021年启动“大运场馆惠民行动计划”,坚持“能赛尽赛、应开尽开,分类有序、一场(馆)一策,加强维护、健身利民”的原则,免费或低收费向市民开放大运会场馆。数据显示,2022年,成都全市大运场馆对外开放时长7.63万小时,免费或低收费开放509.48万人次,累计举办各类赛事727项。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大运会所有49个场馆均能实现赛后长期可持续使用。大运村则以“建改结合”方式融入成都大学,既满足赛时运行要求,又充分考虑赛后高校教学需要和市民参与。

就在一个月前的3月23日,成都对外发布《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2023年首批民生项目机会清单》,释放政府、企业两端供需机会502项,项目需求清单341条,公共服务供给清单161条。其中,教育领域共45条,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将新建中小学80所,预计新增学位8万个——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切实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

在一季度的数据中,航空枢纽旅客吞吐量达1569.3万人次、同比增长68.7%、创历史新高,中欧等国际班列开行1470列、约占全国开行量的25%、同比增长42.3%。与此同时,于4月12日在成都开幕的糖酒会,酒店客流量同比增长约19.8倍,“五一”期间成都机票订票量同比增长超30%。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成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落细中央各项政策,以一系列务实之举,着力夯实民生之基,满足人民之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速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钟文)


相关新闻

一季度成都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2.1%

4月28日,记者从成都市统计局获悉,2023年一季度,成都服务业呈现出强劲回升势头,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667.2亿元,同比增长7.3%,快于经济增速2.0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回升3.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比重69.7%。

现代服务业引领增长。金融业发展加快,实现增加值672.5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18.3%;同比增长9.7%,快于2022年全年3.1个百分点。3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1.6%、15.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提速明显,实现增加值284.1亿元,同比增长17.6%,比服务业增速快10.3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发展稳定,实现增加值289.5亿元,同比增长10.2%;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7.9%。

住宿和餐饮业迅速回暖,实现增加值91.1亿元,实现12.1%的较快增长。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

又讯 28日,记者从省邮政管理局官网获悉,2023年一季度,四川实现快递业务量累计超6.9亿件,同比增长8.61%;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69.51亿元,同比增长7.07%。(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唐小未

 
热门信息  
· 四川省贯彻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 1至8月青海省冬虫夏草出口值居全国首位
· “愿为重庆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专访重庆市市长
· 中国苹果产业高峰论坛举行专家学者为苹果高质量
· 陕西省中药工业年产值约466亿元
· 重庆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 广汉市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 讲好农民丰收好故事
· 2021中国企业500强揭榜 川企占14席
· 贵州全力推动县域特色产业招商
· 成都制造业与东部地区合作将更紧密
· 生态环境信息化 擦亮延安“圣地蓝”
· 广安:同城融圈 赢得机遇
· 贵州明确7项重点任务!《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
· 成都市水文化遗产资源普查专家交流座谈会召开
· 成都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
推荐信息  
· 四川省贯彻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 成德绵区域合作总体规图
· 西博会眉山市招商引资图片剪辑
· 西博会安岳县招商引资图片剪辑
首页 - 访客留言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西部印象-www.zgxbyx.cn 中国西部印象.cc www.zgxbyx.tv www.zgxbyx.cc  备案号:蜀ICP备20220124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