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西部 走向世界
首页 要闻中心 印象天府 西部视野 特色园区 文化旅游 三农瞭望 家居交通 社会民生 招商经贸 科教医卫 质量安全 特色经济 经纬广角 博览大观
特色经济 当前位置:首页 >>  特色经济  
即将启幕!中华农耕文明馆抢先看~
  2022-09-19  
即将启幕!中华农耕文明馆抢先看~
发布时间:2022-09-17 16:34 信息来源:天府农业博览园 点击数:83次

备受关注的 中华农耕文明馆 农耕文明主题展览 即将启幕

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让我们共同开启一场“寻根之旅” 感受天府农耕文化的魅力 留住悠悠乡愁

全新打造农耕文明主题展

体验千年农耕传奇故事

中华农耕文明馆位于天府农博主展馆G4馆内,展厅面积2022㎡,分为历史上天府农耕文明发育发展概况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四川农业百年发展历程两大核心篇章,保存有农业文物、标本、古籍和传统农具等各类藏品。

走进农耕文明主题展,层峦叠错的“山水”化为空间符号,隐喻天府农耕文化天人合一的自然之气与海纳百川的开放包容之风,让人瞬间穿越年代感受千年农耕传奇故事。

农耕文明主题展览入口

而这里也以时间线为脉络,叙述了从新石器时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期,跨越5000年的四川农业农村演进历程,突出天府农耕文明亮点,展现了天府农耕文明的源远流长及光辉成就。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宝墩遗址展,遗址中发现的4500年前碳化水稻和稻田,奠定了天府之国农耕文明的基础。从宝墩文化开始,长江上游文明开始进入种植水稻并以水稻为主食的历史阶段,成为长江上游文明的起源中心。

整个展陈梳理天府农耕发展历史脉络,陈列农耕相关文物藏品,突出天府农耕文明亮点,树立起天府农耕文明权威典范的完整证据系统。展馆通过“活态博物馆”的现代展陈理念,拓展传统博物馆内涵,打造一个集文化展示、互动体验、情景销售的多元文化消费空间。

多场景互动

沉浸式体验农耕文化

走进展厅,首先就可以看到投影屏幕上,循环播放的动画影像展示了四川水系的发展演变历程。“我们将四川河道、气候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视频展览语言,把发掘与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给公众。”设计师温宇介绍。

四川气候状况

而一旁的农业土壤展则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区别于以前用标本的形式对外展陈,这里的8种土壤模型,通过高低差显示其在四川全省的占比,游客还可以通过触摸屏点击对应土壤了解详细介绍。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互动时就了解到,紫色土、黄壤、水稻土是天府粮仓的主要土壤。

8种土壤模型

在新津发现的宝墩遗址用了一个专门的展厅进行陈列,首先就可以看到现场放置的两把宝墩人专用石斧,一下就把人带回4500年前的莽荒时代,通过现场人物浮雕、多媒体互动显示屏、动画影像等技术,让宝墩人的生产生活场景再现在人们眼前,多方位展示宝墩遗址的发掘历程、研究成果,让游客沉浸式与宝墩人实现穿越时空的接触。

宝墩先民劳作场景

李冰治水流传千年的都江堰给世人展示了中国对于农业灌溉方面的先进技术,农耕文明主题展就专门用了一个展厅对千年前的治水智慧进行了全景展示,通过沙盘以及仿生水流的模式,生动的展示了穿越千年,至今仍能发挥重要作用的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

拥有5000年丰富农耕文化的四川,当然对外展示的内容也很多,此次在沉浸式、体验式上下足了功夫,可以将光影投射到场景内,让场景内的小人和动物根据光影进行移动,生动还原生产生活场景的庄园经济展;而来到十二月市,这里可以通过点击互动屏幕并进行滑动,重现一年12个月集市的图片画面,感受四川最淳朴的乡情;在农耕劳作佣上,游客可以对4款劳作俑的形态进行模仿,AI屏幕可相应给出模仿相似度的反馈,能够更好的体验到当时的耕作状态。通过这一系列的互动场景,充分满足游客的打卡需求。

庄园经济体验

融入四川地方特色

感受特色的农耕文明

谈及展馆整体形象设计,设计师温宇介绍道,展馆以开放、创新、多元化的设计理念,将四川盆地地貌、土壤颜色融入设计中,通过提取四川特色的紫色土的颜色构成整个空间延展的基调,再通过多媒体投影互动,形成河流、水系、气候、植物资源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天府农耕文明。

展馆以四川盆地为特色

为更好地增加游客的沉浸式、互动型体验,在设计上也增加了别出心裁的设计。“与之前相比,中华农耕文明馆运用场景还原、浮雕、雕塑、微缩模型、艺术装置、交互体验展项等艺术手段增强沉浸感、感染力。”设计师温宇介绍,博物馆采用查询互动屏、场景融合投影影片等多媒体技术手段增强互动性、体验感;还多途径收集反映四川农业发展的重要展品;通过这些珍贵的展品,与农耕文化一起,将农业界的故事,从书本上搬到了眼前。

目前,中华农耕文明馆采用“场景化、情境化、故事化”多样化展示手段,收集了40+项艺术展项,20+条多媒体视频影片,300+件实物展品以及精选照片1000+张,文本138000+字,这些展品将带领市民们感受特色的农耕文明。

四川丰富的生物资源展示


因时而生、因势而造

农耕文明的传承,农业精神的缔造

让“农”焕发新生活力

也让城市居民牢记乡愁


看到这里

你心动了吗?

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成都新津,欢迎您!

 
热门信息  
· 特色经济
· 重庆各地多形式庆祝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 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四川)群众联欢活动侧记
· 广西开展农田建设百日大会战
· 应对养老服务“手长衣袖短”,四川试点“时间银
· 宁夏葡萄酒产业用地确权登记新突破
· 乐山24个高新产业和服务业项目签约落子
· 第六届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动员部署会召开
· 全国首家区(县)级城市国家级知识产权培训实践
· 重庆歌舞团舞蹈《火锅奏鸣曲》将亮相虎年央视春
· 青海省牦牛藏羊产业集群总产值达267亿元
· 宝塔延川安塞3县区上榜国家能源局公布整县(市、
· 打通欧亚商道 助力“黔货出山”
· 风能发电大显身手 利国利民绿色发展
· 青海蚕豆结构调整的“张力”
推荐信息  
· 特色经济
首页 - 访客留言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西部印象-www.zgxbyx.cn 中国西部印象.cc www.zgxbyx.tv www.zgxbyx.cc  备案号:蜀ICP备20220124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