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西部 走向世界
首页 要闻中心 印象天府 西部视野 特色园区 文化旅游 三农瞭望 家居交通 社会民生 招商经贸 科教医卫 质量安全 特色经济 经纬广角 博览大观
三农瞭望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瞭望  
下田指导、运水上山、清渠引水……他们奔忙在高温之下 千方百计把水和技术送到田里
  2022-08-23  

下田指导、运水上山、清渠引水……他们奔忙在高温之下
千方百计把水和技术送到田里

  • 2022年08月21日 08时2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播报
  • 下田指导、运水上山、清渠引水……他们奔忙在高温之下 千方百计把水和技术送到田里「相关图片」

    8月18日,遂宁市安居区石洞镇双祠堂村大豆产业基地,村民正在抗旱服务车的帮助下对大豆苗进行喷灌。刘昌松 摄(视觉四川)

    下田指导、运水上山、清渠引水……他们奔忙在高温之下 千方百计把水和技术送到田里「相关图片」

    广安市广安区蒲莲乡蒲莲社区,工人利用洒水车在大豆产业基地浇水抗旱。张国盛 摄(视觉四川)

    下田指导、运水上山、清渠引水……他们奔忙在高温之下 千方百计把水和技术送到田里「相关图片」

    泸州市泸县立石镇党员干部同群众一起开闸放水灌溉农田。吴威 摄(视觉四川)

    今年7月以来,全省遭遇大范围长时间极端高温干旱天气,部分地方农作物受灾严重。目前,全省夏粮已获丰收,但全年粮食的大头还在秋粮。

    抗旱保粮,烈日下的田间地头,一支支由党员干部、农业技术人员、群众和志愿者组成的队伍在高温下持续战斗,千方百计把水和技术送到田里。

    点位

    遂宁射洪市、广安市广安区

    指导农户及时落实改种补种等措施

    推进科学抗旱的农技人员

    “村上部分晚熟玉米受灾,及时灌溉的同时,也可以采取改种补种等措施,降低损失。”8月18日,记者来到遂宁射洪市瞿河镇板板桥村,正巧碰到遂宁市农业农村局防汛抗旱工作专家指导组射洪市小组在田间查看苗情、墒情,开展指导服务。

    板板桥村党支部书记冯兵也正有这样的打算,他计划将整理出来的千亩低效柠檬地,在小春播种前的茬口种一季儿菜。

    由于天气炎热,冯兵在儿菜育苗地里搭了一层遮阳网,减少阳光直晒,保持土壤水分。“种植风险高。”虽然之前种过儿菜,有些经验,冯兵依然有些担心。

    “要做好精细管理工作。”指导组成员、遂宁市农业农村局经作站站长吴永祥提醒说,还要警惕旱涝急转,尤其是坡地,在种植前要疏整好沟渠,做好排灌工作,以防后期积水成涝。此外,还要注意种植时间,多数受灾区域都会采取旱灾损失秋菜补等措施,所以要合理规划种植时间,避免菜贱伤农。

    目前,遂宁防汛抗旱工作专家指导组已赶赴乡镇、村组、田间地头,实地调查农业生产受影响情况、了解抗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已受灾区域,指导帮助农户及时落实改种补种措施,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在此之前,遂宁拟定的一份水稻、夏玉米、甘薯等当前农作物抗旱减灾技术指导意见已通过微信、村现场会等形式,送到农户手中,以细致的技术要领助力抗旱稳产。

    “请通知所有村民,明天9时30分,消防员到红庙5组送水,大家安排好时间来接水。”8月17日18时,广安市广安区恒升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许晓红在电话中对该镇红庙村党支部书记邵海洋说。

    近日,广安市启动三级抗旱应急响应。因持续高温天气,恒升镇大部分农作物遭受伏旱。

    8月18日9时许,广安区气温已攀升至34摄氏度,记者见到刚吃过早饭的许晓红。从5时到8时40分,她已辗转去了三四个村庄,现场指挥洒水车为大豆、花椒等作物浇水。许晓红说,每天5时至9时、22时,会安排洒水车对全镇农作物进行一天两次的灌溉。这期间,她都要跟随协调,每天直到深夜才收工。

    和记者交谈时,许晓红又接到电话,为缺水村民送生活用水的消防车将在20分钟后到达红庙村,她立即开车前往。

    红庙村是目前恒升镇唯一一个不通自来水的村。“红庙村地势较高,且与自来水主管线相距1520米,安装自来水难度很大,所以一直未接通自来水,以往村民用的都是井水。”许晓红告诉记者。

    邵海洋说,这两个月降雨少,再加上8月以来的连续高温天气,导致井水见底,村民用水成为一大难题。8月初起,消防队员每天轮班往村里送水。

    帮助村民接完水后,许晓红还在路边对村民做起了田野调查,目前抗旱有哪些困难,还需要怎样的支持措施?对个别有疑问的村民,她着重讲解了镇、村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调度水源灌溉、谋划晚秋作物栽种等。

    下午,许晓红又出发了。从8月8日起,每天下午她都会与2名村干部和2至3名村民组成一个小分队,带上铁锹、锄头沿茶坪干渠走一遍,确保没有断流干涸的情况出现。

    “恒升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共有12人,在助力抗旱保苗生产自救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广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罗钧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发挥农业技术推广员作用,聚焦辖区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和重要地点,以专业知识充分调动业主和群众抗旱主动性,共同抗旱减灾。

    当日23时30分收工的许晓红对记者说:“我们要尽快谋划晚秋作物栽种,一旦条件成熟即栽种,力争将高温伏旱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石薇 叶杨顺 彭娟 廖小兵 记者 王若晔 邓涵予)

    点位

    绵阳市三台县

    打通水库与农作物间“最后一公里”

    助力“一渠清水”进田的“渠长”

    8月17日14时许,绵阳市三台县老马镇种粮大户王咏菠关上水闸。随着小河(柳池河)水位升高,清水从闸门旁的分水口汩汩流出,蹲在河边目送清水一路沿着水渠流向稻田,王咏菠松了一口气,缓缓站起身来。

    王咏菠在河边种植了100多亩水稻,今年的旱情一度让他有些措手不及。虽然三台县早已向相关部门申请,协调武都水库、鲁班水库等调水以缓解旱情保障农业生产,上游来水一路翻山越岭,但却被“挡”在进入稻田前的“最后一公里”。

    柳池河是条小河,河道狭窄,夏季往往由于上游暴雨导致河水猛涨,随之而来的是杂物淤塞。

    为解决下游村民农业用水所需,老马镇会龙村党总支书记、“渠长”任常清向镇领导汇报了情况。镇上随后协调了60台次的工程机械,清理包括柳池河在内的多条自然河道和水渠。“主要是上游冲下来的垃圾杂物,既妨碍送水也危及行洪。”老马镇镇长黄逢春说。

    清理水渠惠及全村大部分农田,村民也积极响应,仅清理渠道就动员了600多人次参与。“用到水的村民基本都来了,大家投劳,大家受益。”任常清说。

    据三台县水利局统计,今年汛期前对全县渠塘堰库启动巡查治理,以保通保畅、防洪排水、抗旱蓄水等,累计清理淤塞水渠超16公里,清理淤泥11万立方米。

    记者来到柳池河边,只见河道不宽但很平整,一两片落叶随着河水缓缓向下游漂去,河两岸的土层上还能看到机械挖掘过的痕迹。因为清理了河道、水渠中的淤积物,水体清澈,可以清晰看到河底。这也解决了王咏菠的另一个顾虑——他种植的10亩高端水稻一斤能卖10元,对水质要求也不低。

    沿着柳池河向上约10公里,是一个小型水库——大青杠树水库。大青杠树水库水面面积超过35亩,库容超过12万立方米。因为干旱,其原本的存水早已用于周边农田灌溉。现在水库里的水,都来自上游的武都水库。同行的三台县武引局副局长邱秋告诉记者,为缓解旱情,三台县已从武都水库协调了6800余万立方米输水。

    8月17日下午,围绕大青杠树水库的渠系也渐渐清晰起来——上游的斗渠将武都水库的清水注入水库,水库下方有两个放水口,清水由此经柳池河向下延伸,再经由河道上的一个个分水口,注入田间宛如毛细血管的渠道,输送到农作物旁边。来自武都水库的清水,成了周边5000多亩农作物的“救星”。

    记者了解到,在三台县,类似任常清这样的“渠长”遍布383个村。打通水库与农作物间的“最后一公里”,他们功不可没。(郭超英 记者 祖明远)

    点位

    遂宁市蓬溪县

    通过农机保灌等措施助力抗旱

    随叫随到的农机抗旱服务队

    “水来了!水来了!”8月17日,看着来自芝溪河的潺潺流水顺着渠道从山坡上奔涌而下,源源不断地流入村里的堰塘,遂宁市蓬溪县明月镇桂花桥村党支部书记何建军高兴地说:“这下村里的大豆有救了。”

    8月以来,遂宁迎来持续高温晴热天气,伏旱影响明显,农作物出现不同程度受灾,目前已启动四级抗旱应急响应。

    在蓬溪县,各乡镇组建起一支随叫随到的农机抗旱服务队。农机抗旱服务队走进田间地头,通过农机保灌等措施助力抗旱。

    地处浅丘向深丘过渡地带的桂花桥村,山高、沟深、坡陡,村里的堰塘是主要生产用水来源。然而,连日高温让部分农作物干枯卷叶、堰塘干涸见底。8月16日晚,何建军心急地给明月镇农机抗旱服务队打电话求助:“村里的堰塘干了,坡上的200亩晚熟大豆亟待解渴。”

    8月17日一早,明月镇5人农机抗旱服务队分头行动。队员全勇开着面包车来到肖家桥电灌站,检查叶轮是否正常运转。“这个电灌站管周边3个村的生产生活用水,每次抽水前必须先检查设备。”全勇说。

    队长张洪波和队友来到桂花桥村查看沟渠是否有阻塞。随着电灌站机器运作,水流涌入沟渠。“堰塘灌满差不多要3个小时,晚上我们回来用移动灌排机械给大豆浇水。”烈日下,张洪波的短发和衣服已经汗湿。

    来不及休息,明月镇农机抗旱服务队带着设备又出发了。“明月镇慧林村党支部书记打来电话,村里300多亩集体经济产业项目需要生产用水。”全勇说。他的面包车里,随时装着两大包工具以及锄头等农具。“没有出任务的时候,我们要去检修提灌站设备和移动灌排机械,做好机械维护,或者带着锄头检查沟渠清淤、农田灌溉等情况。”

    “明月镇农机抗旱服务队成员都是镇上农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各村种粮大户都有他们的联系方式,一个电话随叫随到,确保及时做好保灌服务。”明月镇副镇长杜鹃说,镇上共有47个提灌站,覆盖全镇18个村(社区),镇上统一调度机械设备,统一安排作业,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能应急。

    全力保灌抗旱——目前,蓬溪县已成立农机抗旱服务队伍22支,启动326座提灌站,投入移动提灌、微型泵站等抽水设施设备8000余台(套),重点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开展保灌行动,全县保灌面积1.2万亩。(石薇 叶杨顺 记者 王若晔)

     
    热门信息  
    · 建设现代农业 发挥示范带动
    ·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推荐对象公示
    · 我国首座大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试验机组在
    · 重庆2021乡村振兴特色产业乡镇(单位)展示乡村
    · 云南 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光伏产业集群
    · 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四次会
    · 成都市农业科技工作座谈会召开
    · 甘肃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成都统筹推进全市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两项改
    · 尹弘强调牢记初心使命对党绝对忠诚积极主动作为
    · 国务院召开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
    · 成都与中国中铁签署“十四五”战略合作协议
    · 陕西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123余米安塞剪纸亮相延安红街
    · 才让太强调全力做好春耕备播 认真谋划今年“三农
    推荐信息  
    · 建设现代农业 发挥示范带动
    · 国务院召开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
    · 第九届中国农交会将在成都举行
    · 2010.中国成都国际猕猴桃节开幕
    · 国家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 成都榜上有名
    首页 - 访客留言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西部印象-www.zgxbyx.cn 中国西部印象.cc www.zgxbyx.tv www.zgxbyx.cc  备案号:蜀ICP备20220124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