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西部 走向世界
首页 要闻中心 印象天府 西部视野 特色园区 文化旅游 三农瞭望 家居交通 社会民生 招商经贸 科教医卫 质量安全 特色经济 经纬广角 博览大观
三农瞭望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瞭望  
成都 大都市农业有干头
  2014-04-20  

四川省成都市创新体制机制,统筹破解“三农”问题

 

大都市农业有干头

 

 

   在城市日益扩张、土地逐渐稀缺的今天,大城市的近郊还要不要发展农业?怎样发展?离城市越来越近的农村、农民又将如何定位?作为常住人口超过1400万的西部中心城市,也是省会城市中唯一整体推进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成都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出了一条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的都市现代农业新路。暮春时节,记者来到成都乡间,充分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创新与活力。

  1400万人吃饭如何保障

  支持适度规模经营,打造集中连片产业基地,全面提升保障能力

  天府之国,历来富庶。但要以人均不到半亩耕地的资源条件,养活1400万人口,殊非易事。尤其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谁来种田,怎么种田?

  副市长谢瑞武告诉记者,成都的市情是大城市带大郊区, 保供应、促发展,是成都现代农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成都市坚持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定位,以集中连片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从而提高全市“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的保障能力。

  邛崃市冉义镇新民专业合作社的育秧大棚里,负责人任华涛正查看着秧苗长势。“再过几天就可以往大田移栽了,别看不到10亩,却能管上近千亩的稻田呢。”合作社2012年开始流转土地,小麦、油菜都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种植,3000亩地只需要五六个人管理。“集中育秧苗齐、苗壮,还解决了机插秧难题,以后种地拼的是科技含量和机械化水平。”

  让任华涛高兴的是,政府对他这样的种粮大户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规模化种植省市县加起来每亩补贴达500元;集中育秧给了20万元补贴,合作社购置烘干机还有100多万的补贴。”任华涛逐一细数。

  与流转土地规模经营、培育种粮大户相比,崇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在传统小农经营和大户规模经营之间找到了发展现代农业的第三条路,实现了农民“离地不失地、离地不失权”。

  杨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是崇州市试点的第一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技推广站站长周维松介绍,合作社所在的隆兴镇黎坝村只有30户农户,人均不到一亩田。2011年,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黎坝村的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折资、折股,工商注册成立了合作社。再由合作社聘请职业经理人来耕种,按比例分成。

  “职业经理人竞聘才能上岗,大多懂技术、会管理。像黎坝村第一年每亩产量就提高了100斤,利润增加了两三百元。”崇州市农发局党组成员刘波说,目前崇州市已有144个村(社区)组建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

  为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从2013年起,成都每年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的资金,确保足额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同时重点建设10个粮经产业新村,建设成片推进综合示范基地,围绕示范基地建设有效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2.64亿元,区(市)县财政配套3.5亿元。

  “菜篮子”如何连接城乡

  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完善流通体系,既要农民增收,也要市民吃得放心

  “我们这里是大春抓粮,小春抓钱,种粮增收两不误,一亩田能收入1万多元!”在新津县柳江万亩蔬菜产业示范园,63岁的农民尹大安笑着说。从2010年开始,柳江采取了“菜—稻—菜”的生产方式,既保证了粮食生产,又提高了复种指数,增加了农民收入。

  尹大安指着自家的菜园说:“2月份种下的茄子、番茄,马上就能收了,按现在的价格一亩能卖四五千元。6—10月种水稻,之后再种一季秋蔬菜,价格好了七八千元都没问题!”

  新津县农发局副局长朱峰说,根据对示范园2010—2013年蔬菜种植的统计,农民亩平均收入达1.8万元以上,水稻亩产近500公斤。为了避免价格波动带来的“菜贱伤农”,成都市还推出了价格指数保险。老尹去年秋天种的莴笋地头价只有0.12元,低于每斤0.2元的保险价格,今年初就拿到了900元的保险赔付款。

  成都市农委主任许兴国表示,都市现代农业既要保障供给,也要促进农民增收,还要让城里人吃得更放心。“一方面是提高蔬菜生产组织化程度,对常年从事蔬菜生产的专合组织和家庭农场,优先扶持;同时完善流通体系,大力发展公益性菜市、菜店,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开设社区惠民菜店,市级财政也将给予建设补贴。”

  在成都市黄金东一路的益民菜市场,挑选蔬菜的市民络绎不绝。菜市场改变了过去以个体摊贩为主的经营模式,引入了彭州高记蔬菜、金堂唐发蔬菜等5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减少流通环节,菜价平均比传统菜市场下降10%左右。通过完善农残检测、建立市场先行赔付机制等措施,更能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据介绍,成都已建立起34.6万亩常年基本菜地和90.4万亩水旱轮作蔬菜种植基地,全年的蔬菜产量已达530余万吨,不仅能满足市民需求,每年还有100余万吨鲜菜销往外地。

  城乡怎样融合

  以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发挥现代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综合功能

  崇州的油菜花开得晚,周末闲暇,不少城里人喜欢来这里游玩。走累了,不远处一栋栋川西特色的农民新居掩映在树木鲜花之中,白墙灰瓦斜坡顶,“荷风水村”四个字更添加了诗情画意。

  “到了夏天,村里水面上开满荷花,那才叫一个美呢!”恺泉镇群安村村民张世洋对现在的居住环境非常自豪。

  成都市在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同时,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让农村更宜居。在突出各地特色,因地制宜改善环境的同时,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引领作用,坚持“产城联动、产村相融”的理念,以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要求每个新型农村居住区要配套建设或依托一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引进或依托一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建立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013年,成都新启动建设和完善提升新农村综合体401个,力争到2017年全市再新建1700个。

  “生产、生活、生态是都市现代农业的三大功能,在发展过程中也是相互融合的,成都人的休闲方式也给都市现代农业带来商机。”谢瑞武说,“产村相融”推动现代农业与二三产联结,使产业间相互配套,现代农业不仅仅提供农产品和大量就业岗位,而且提升了服务城乡居民休闲消费、生活娱乐、生态平衡的综合功能。

  新都区斑竹园镇在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中,把当地的生态和产业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了花香果居柚乡风情园,一年四季,赏花摘果,吸引了大量的城里游客。周末时,这里的农家乐家家爆满。

  “有得吃,有得玩,环境好,这样的新农村怎么能不吸引城里人呢?”仁光大院的主人高仁光说。游客们耍得欢了,吃得爽了,花香果居的农户们也是喜上眉梢。

  纷至沓来的城里客人,体会了别样的田园风情,品尝了农家美味和农产品,柚农也从发展第三产业中,享受到了统筹城乡带来的实惠。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热门信息  
· 建设现代农业 发挥示范带动
·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推荐对象公示
· 我国首座大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试验机组在
· 重庆2021乡村振兴特色产业乡镇(单位)展示乡村
· 云南 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光伏产业集群
· 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四次会
· 成都市农业科技工作座谈会召开
· 甘肃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成都统筹推进全市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两项改
· 尹弘强调牢记初心使命对党绝对忠诚积极主动作为
· 成都与中国中铁签署“十四五”战略合作协议
· 陕西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国务院召开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
· 才让太强调全力做好春耕备播 认真谋划今年“三农
· 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123余米安塞剪纸亮相延安红街
推荐信息  
· 建设现代农业 发挥示范带动
· 国务院召开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
· 第九届中国农交会将在成都举行
· 2010.中国成都国际猕猴桃节开幕
· 国家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 成都榜上有名
首页 - 访客留言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西部印象-www.zgxbyx.cn 中国西部印象.cc www.zgxbyx.tv www.zgxbyx.cc  备案号:蜀ICP备20220124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