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成都将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大科普”格局,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8%,力争达到20%,全市各地区、各人群科学素质整体水平不断提升——这是记者近日从市科协获悉的“十四五”期间全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围绕如何完善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下一步将如何布子?
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成都独特的自然人文禀赋,推进科普服务精准化,并面向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类群体重点实施5项提升行动。
针对青少年群体,成都将打造“蓉城小小科学家”品牌,加强对青少年科学兴趣的引导,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激发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壮大中小学科技师资队伍,每年组织开展科技类教师专业培训,到2025年实现中小学科技教师培训全覆盖。
在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方面,将打造“科技兴乡村”品牌,加强对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升,帮助树立科学理性思想观念,增强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科学经营的能力。到2025年,全市开展农民教育培训12万人次以上,其中持证农业职业经理人达到2.5万人。
深化“成都工匠”品牌是实施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的重点。成都市将加强对产业工人技能素质的提升,开展职业精神宣教、职业技能培训和竞赛,发挥企业家示范引领作用,增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到2025年,力争技能人才供给能力全面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达到800家,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40万人次。
针对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成都将打造“银龄科普乐”品牌,加强对老年人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的提升,开展智慧助老、健康养老等服务,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能力,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群体,将开展科学决策提能行动,深化“创新思维月讲坛”品牌,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的认识和理解,树立科学执政理念,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杨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