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西部 走向世界
首页 要闻中心 印象天府 西部视野 特色园区 文化旅游 三农瞭望 家居交通 社会民生 招商经贸 科教医卫 质量安全 特色经济 经纬广角 博览大观
质量安全 当前位置:首页 >>  质量安全  
新型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监管服务平台在蓉诞生
  2022-07-25  
新型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监管服务平台在蓉诞生
发布时间:2022-07-25 09:13:21来源:成都日报

几十万平方公里作物 数小时完成自动识别

正式上线仅2个多月的西南地区最大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成都智算中心再出重大成果。24日,记者从市发改委公众号获悉,成都智算中心首批12家签约算力服务孵化联合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的大地量子,基于昇腾AI打造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监管服务平台,可实现对区域内土地动态化监测、实际种植作物识别等功能,最高识别精度高达0.01亩。

有何用处?

排查识别长期闲置撂荒耕地

确保高标准农田高质高效建设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但是传统耕地监管难点突出:我国耕地资源分布广、面积大,耕地利用情况复杂、作物种类繁多。传统人工调查手段难以充分满足全域覆盖、动态监测、及时查处的常态化监测需求,导致发现问题慢,调查周期长。

针对这些耕地监管“顽疾”,诞生在成都的这一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监管服务平台提供了较为完备的解决方案。据悉,平台基于昇腾AI打造,依托人工智能,实现科技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通过自主研发的作物分类识别系统,对区域内的土地实际利用情况开展常态化监测。

平台可对每个地块的实际种植作物进行识别,动态标记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中非粮食作物种植行为,强化高标准农田用途监测,确保高标准农田高质高效建设。同时对长期闲置、撂荒的耕地进行排查识别,助力主管部门建台账、跟踪迹,整治一块、销号一块、耕种一块,让撂荒地“底子清、情况明、数据准”。

有多精确?

自动识别20余种经济作物

最高识别精度高达0.01亩

每日进食五谷杂粮的您是否常有这样的小尴尬:走进田间地头,眼瞅着跟前尚未成熟结果的农作物,就是叫不出名儿来。这样的小“BUG”,在粮食安全监管服务平台这里,可是没有出现的机会。

它见多识广,平台的“智慧大脑”拥有小麦、水稻、大豆等主要大田作物和棉花、油菜、花生、柑橘等20余种经济作物的自动识别能力。

它够勤快,数据更新频率高达每月一次。

它眼神好,最高识别精度高达0.01亩(约6.67平方米),并支持对过去5年的历史数据追溯排查。

它还效率高,适用于大规模作物类型识别及种植面积核查,服务能力达省级以上。以甘肃省(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为例,该平台完成一次全省玉米、马铃薯、小米、水稻识别,时间仅需数小时。

当然,它还足够安全。力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该平台在业务数据保护方面做了足够的优化设计,据介绍,平台支持标准的Docker部署模式,用户可以轻松将平台打造方的数据服务能力进行政务网/内网的私有化部署,数据只进不出,单向流动,保障用户业务数据安全。(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蔡宇

 
热门信息  
·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全文)
· 遵义以数字经济助推高质量发展综述
· 震后第二天,泸县5所帐篷幼儿园开园,复学复课工
· 新疆“安居”更“宜居”
· 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四川要建200个体育公园
· 贵州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
· 宁夏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 内蒙古2021年“质量月”活动启动
· 广西今年中籼稻增产增收
· 四川省教育厅启动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赴泸县指
· 四川天府新区:努力探索“双碳”目标引领下的高
· 宁夏专家团队推动滩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 携手合作维护粮食安全
· 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稳中向好
· 刘超强调 稳定市场物价确保食品安全 让人民群众
推荐信息  
·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全文)
首页 - 访客留言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西部印象-www.zgxbyx.cn 中国西部印象.cc www.zgxbyx.tv www.zgxbyx.cc  备案号:蜀ICP备20220124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