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西部 走向世界
首页 要闻中心 印象天府 西部视野 特色园区 文化旅游 三农瞭望 家居交通 社会民生 招商经贸 科教医卫 质量安全 特色经济 经纬广角 博览大观
科教医卫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医卫  
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全国巡展(四川站)正式开展
  2021-09-16  
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全国巡展(四川站)正式开展


发布时间:2021-09-16 08:24:34来源:成都日报访问量:



2021年四川省暨成都市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举行 百年光影 传递科学精神

小学生通过展览了解老科学家的成长历程

小学生参观展览,兴奋地举起飞机模型

9月15日,以“百年再出发,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的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全国巡展(四川站)·2021年四川省暨成都市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在江安拾光公园举行。

活动现场,写满老科学家故事的展板环绕四周,阿尔法机器狗与孩子们同台共舞,跨越时间的科学家手稿、信件等物件集中亮相……随着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全国巡展正式开展,大量的影像资料、人物故事、历史物件等,将集中展示我国几代科技工作者爱国奉献、求实创新、协同育人的英雄群像和崇高精神。

此外,科普日主场活动中,首批成渝地区十佳科普研学线正式发布,包含七大类别,涵盖101个科普基地。成都市首批科学美空间也授牌亮相,从博物馆到众创空间,从乐农学院到再生水厂,通过科普阵地提质增量,助推成都“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

讲述科技奋斗故事

大量珍贵史料首次亮相

“新中国诞生后各种建设已逐步展开,各方面都迫切地需要人才,诸学友有专长,思想进步,政府方面亟盼能火速回国,参加工作。”1950年,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从国内寄信给丁儆,希望留美科协动员留学生回国参加建设。历经几十载岁月,字迹依然清晰,这份漂洋过海的信件于昨日以展品的形式在四川“亮相”,吸引了不少市民阅览、拍照。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作为主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和我的祖国——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四川站)”把“我和我的祖国——中国科学家精神资料选展”“‘镜见创新:发现科学之美’主题影像展”合并进行巡展,展览将一直持续到9月28日,市民可以自行前往参观。

本次展览以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为主体,以科学家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为视角,设置“我爱你,中国”“无限风光在险峰”“协同攻关,敢为人梯”“接力精神火炬,奋进新的长征”4个展区,生动呈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重大进展和突出成就,展现了我国几代科技工作者在科研工作中热爱祖国、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和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此外,还有大量珍贵史料首次在展览中与公众见面,包括刘东生1941年到1942年的地质考察笔记;吴文俊在1977年首次手算、验证“吴方法”的部分手稿;西迁期间,交通大学的乘车证和火车食票;崔国良收藏的写有“热烈欢呼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的搪瓷杯;中国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纪念徽章等。

启动568个采集小组

采集实物资料13万件

据了解,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以下简称采集工程)是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由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于2010年正式启动,中国科协牵头,联合中组部、教育部、科技部等11部委共同实施的一项工程。采集工程以学术成长经历为主线,重点面向年龄80岁以上、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老科学家。

10年间,采集工程启动了568个采集小组,共计获得数字化资料31万件,实物资料13万件,视频资料52万分钟,音频资料44万分钟,出版科学家传记120册。从多角度展现了老科学家曲折丰富的人生故事和科研经历,反映新中国科学家工作与科技事业发展状况。

“这些珍贵的展品让我能直接和历史对话,是有趣又好玩的学习过程。巡展中还有许多我不认识的科学家前辈,但他们的艰苦奋斗精神打动了我,我要好好学习,长大成为科学家!”温江区庆丰街小学五年级的邹朝安同学在看展后激动地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协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的主题活动,包括“科学也偶像——科学家精神微视频征集活动”“追梦身影”系列专题片等,在孩子们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为新时代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打下强有力的精神根基。

成都首批科学美空间

即刻反应·应急安全体验基地郫都区

成工新邨众创空间

拾野自然博物馆

稻乡渔歌-乐农学院

厚德福花溪农场大自然探究科普基地

成都淮州机场航空航天科普研学教育基地

立巢航空博物馆

成都哈工大机器人科普教育基地

金牛区沙河源街道新桥社区光影主题科普馆

天府新区第一再生水厂水环境科普馆

中国科学院院士走进校园与师生互动——

做好科学研究,要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9月1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百年百杰科学家”代表、2021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代表冯小明走进温江中学,以“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与青少年朋友谈谈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展开宣讲。

冯小明以个人成长经历为切入口,讲述了求学之路上遇到的困难险阻。“我17岁时考上了兰州大学,那是我第一次远行,吃不惯当地的食物,交通也不便利。但是我怀着热爱科学的一颗心,辗转周折地抵达了学校。”冯小明的学习之路在兰州大学开启新阶段,从研究生到博士,从国内到国外,广泛的学习使冯小明意识到原创性研究的重要性。

“原创性基础研究是后续技术发展的基础,我们都是攀峰者,原创性研究是科学高峰的‘基石’。”冯小明眼中的科研工作,是一趟没有终点的追问与求解之路。带着好奇心与探索欲,冯小明在科研工作中从不被现有结论局限。他在宣讲会上分享了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故事。

“科研要始终持有创新意识和怀疑意识,不要被已有结论局限。因为环境在不断更新,实验结果可能也会不断变化,同学们在今后也要敢于突破传统,敢于以实践成果质疑已有定论,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冯小明还提出,要想做好科学研究,首先需要学会做人做事,要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进行原创性研究的灵感从何而来?”“高中化学比较难,有没有学好化学的秘籍?”“在科研遇到瓶颈时,您会通过哪些方式解压?”……宣讲结束后,同学们还踊跃地向冯小明院士提出问题,不少同学还不时在笔记本上做记录。“这是一次和科学家近距离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让我对科学更加好奇,也让我意识到创新对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意义。”温江中学高二学生曾琨感叹道。

“国力强盛离不开科学蓬勃发展。”温江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鼓励学生学习科学、走进科学,全面提升科学素质,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培育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创新精神。(记者 曹凘源 李菲菲 摄影 魏麟潇)

 
热门信息  
· 2020年亚洲教育论坛年会在成都成功举行
· 绵阳科博会
· 我的中国梦
· 2021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重要嘉宾走进遵义
· 四川省2021年“课堂教学大比武”暨“基础教育精
· 2021亚洲教育论坛年会圆满闭幕暨成果发布
· 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第四届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升拓杯”学生无损
· 2021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即将启幕
· 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
· 《青海省农牧区中小学生膳食营养指导手册》出版
· 贵州省体育局与贵州理工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四川出台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 邹瑾到成都市开展春节走访慰问
· 广西 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
推荐信息  
· 2020年亚洲教育论坛年会在成都成功举行
· 我的中国梦
· 2012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国开幕式在成都举行
· 绵阳科博会
首页 - 访客留言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西部印象-www.zgxbyx.cn 中国西部印象.cc www.zgxbyx.tv www.zgxbyx.cc  备案号:蜀ICP备20220124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