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部视野 |
当前位置:首页 >> 西部视野 |
|
陕西 西部强省:其势已成其时已至 |
2012-05-14 |
西部强省:其势已成其时已至
陕西未来五年新蓝图解读一
5年励精图治,陕西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高点。
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西部落后省份,到阔步迈入全国中等发达省份,陕西这5年的每一个脚步都走得无比坚实,每一个节点都让人印象深刻,每一个变化都让人啧啧称奇。
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不足5000亿元,2007年首次跨越5000亿元大关,之后以年均增加1500亿元以上的水平快速发展,到2010年提前两年实现了“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生产总值9000亿元的奋斗目标,并跻身全国“万亿元俱乐部”。2011年达到12391.3亿元,较2006年增加了7647.69亿元,这5年的增量是1978年到2006年28年增量的1.6倍,创历史之最,在全国的位次由20位提升到17位,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好位次。
不仅仅是经济,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陕西在政治制度、文化建设、民生改善、生态环保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5年,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好、城乡面貌变化大、群众得到实惠多,三秦大地发生了令人鼓舞的变化。
其势已成: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过去5年最显著的成就是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际在第十二次党代会上说。
“说陕西跨入西部强省行列,是从发展程度、经济总量来衡量。”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西北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院院长白永秀称。
过去5年,陕西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9%,去年达到12391亿元,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9.9%、达到2579亿元。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粮食连年丰收,水果产量全国第一。新型工业化迈出坚实步伐,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迅猛增长。基础保障条件明显改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西部第一,郑西客运专线、西安地铁2号线、西安咸阳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等项目投入运营,渭河整治、引汉济渭等事关陕西未来发展的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关中创新、陕北持续、陕南循环区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西咸新区和各类园区建设亮点频现,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扎实推进。因着陕西经济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未来的发展潜力,被列为“金砖四省”之一。“陕西以前经济不强,这些年发展很快,在全国的经济排序由2004年的22位上升到现在的11位,在西部仅次于四川、内蒙古,从经济总量上说进入前列了,人均GDP也达到中等收入,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咨询中心主任张宝通说。
其势已成并不仅仅表现在经济上,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陕西的发展一开始就秉持着全面发展的理念。过去5年,陕西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体制机制的创新成为最鲜明的特点。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国有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形成了一批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更加健全,非公有制经济占到半壁江山。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财税金融、科教文化等领域改革力度加大,特别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前完成。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投资环境不断优化,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均翻了一番多,新增29家世界500强企业来陕投资。特别是4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在北京与陕西省政府举行合作备忘录签字暨央企进陕发展活动启动仪式上,包括中石油、中国移动、中国石化等37家中央企业负责人与陕西省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当天的签约涉及项目206个,范围涵盖能源化工、军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有色冶金、轻工纺织、基础设施等7大类,新增投资7000多亿元。有关专家分析,央企在装备制造、新兴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将有力促进陕西将自身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助力陕西经济实力跨越发展。
经济的发展落脚点放在哪里体现了执政者的发展理念,从“强省富民”到“富民强省”,无疑就是陕西执政者对民生优先的最好诠释。过去5年,陕西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268元增加到182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260元增加到5028元,年均分别实际增长10%和11.2%。居民家庭财产普遍增多,衣食住行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累计民生投入7347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9万公里,解决1337.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保障性住房15.92万套。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和65岁以上老人享受免费体检,70岁以上老人享受生活保健补贴,蛋奶工程惠及全省农村寄宿中小学生。全民创业、家庭创业、自主创业热情高涨。最低工资、城乡低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等标准稳步提高,全民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任务全面完成,避灾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取得阶段性进展,344万人实现脱贫,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民主法制全面加强、文化建设成效明显、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党的建设扎实推进,七个方面共同发力,将陕西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顺势而为:全面建设西部强省
“陕西已经站在新的起点、走在上升通道,阔步迈入中等发达省份、全面建设西部强省,其势已成、其时已至。”赵乐际在报告中说。
建设西部强省的目标是在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审视陕西当前阶段性特征的前提下提出来的,当前陕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经济欠发达依然是基本省情,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发展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但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数量仍然较多,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区域城乡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但农业、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区域差距仍然较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但民主法制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文化不断繁荣,但同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旺盛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社会活力有效激发,但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带来诸多矛盾;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但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仍然较多。
尽管如此,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战略,加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支持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积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鼓励产业梯度转移,加快发展实体经济,为我们发挥比较优势、释放发展潜能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在这些客观情况下,省委提出了建设西部强省的5个目标: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这5个方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共同构成有机整体。
“全面建设西部强省不光是发展经济,这与包容性增长相切合,更注重科学发展,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全面发展,这样的发展无疑更加长久和稳健。”白永秀称。而陕西在这方面无疑早已打好了基础,一个月前,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电子信息行业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韩国三星电子一期投资70亿美元的存储芯片项目正式落户西安。这家世界一流的企业为何会把自己海外投资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项目投往中国西部的一个省份呢?在党代会代表、省科学技术厅厅长奚正平看来: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陕西的科教优势。他认为,不是把一个人引进来就能完成一项事业,现在如此大规模的高技术产业需要众多的科技人才和科技配套的实力。陕西有88所全日制的高等院校、有885所科研院所,这是在全国非常少的城市能找到的,所以三星最后能够选择陕西,选择西安这是历史的必然。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科教如此,其他方面莫不如此,陕西到了顺势而为的时刻了。
乘势而上:推动经济建设新跨越
兵法有云:求其上,得其中。
全面建设西部强省,经济建设是基础。陕西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主题,紧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着力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基础保障、产业支撑、创新驱动、协调发展、制度保证体系,努力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
“按照当前的发展速度,陕西的GDP在5年后可以达到或接近3万亿,陕西未来几年仍要靠速度和总量扩张,不然在西部会被边缘化。”参加过此次党代会报告材料讨论的白永秀认为。
为此,陕西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谋篇布局。
首先,要坚持基础先行,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抓住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机遇,实施引汉济渭、陕北黄河引水等重大水利工程。围绕建设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实施客运专线、铁路干线、能源通道等重点工程,以高速公路为龙头、以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为重点,完善路网结构。加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设施配套,建成延安、汉中、安康新机场。推进关中城际铁路建设,加快西安、咸阳地铁和快速干道建设。推动西电东送、陕电外送电源和通道建设,改造升级骨干网架和农村电网。扩大气化陕西覆盖面,加快三网融合,加强大中城市市政设施建设。
其次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加强要素集聚集群,强化产业互动联动,突出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以苹果、猕猴桃、核桃、红枣为重点推进果业提质增效,以设施蔬菜、园区养殖为重点提升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稳步扩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产能,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资源转化率。加强航空航天、汽车、输变电等产业本地配套,推动重大装备自主化、成套化、高端化,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
另外,还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结合、科研机构与企业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军工与民用科技资源结合,促进经济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转变。依托特色产业推进科技创新,深化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统筹区域城乡发展。要深入实施关中创新、陕北持续、陕南循环区域发展战略,坚持整体谋划、板块开发、错位发展,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更加自觉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更加主动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在以上宏观战略的指引之下,白永秀称,至少有三大推动力可以促进陕西未来几年快速增长,“过去在能源化工深加工、精加工上的投入将会见效,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西咸新区将会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过去不够重视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也会有大的发展。”
乘势而为,下一个5年,陕西又会给我们怎样的惊喜。
信息来源:陕西日报 |
|
|
 |
热门信息 |
|
|
 |
推荐信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