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牢记谆谆嘱托 奋力追赶超越”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踏上这片红色的土地,抚今追昔,重温那段激情岁月,也一睹照金镇在全面小康路上的脱贫新变化。
重温红色历史 感受革命情怀
位于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全方位展示了当年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奋斗与英勇。采访团一行人走进纪念馆厅,犹如走进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大家一下子就被160米环幕所震撼。展馆透过隐约浮现的视觉背景,生动再现了风云变幻、岁月如歌的陕甘边革命历程。
前来参观的柳林小学的老师任曼表示,趁着周末带家人来纪念馆,让小孩感受下浓重的红色文化氛围,提前学习了解下历史文化知识。展馆内一件件使用过的枪支残件、刀具、军号、生活用具、文件资料给她带来了视觉和心灵的强大震撼,也被老一辈革命家信念坚定、勇于担当、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的感动。
自古以来,薛家寨山势险要,易守难攻。如今的薛家寨,作为红色旅游景点被大家所熟知。讲解员介绍道,在薛家寨革命旧址的山顶还留着4个红军洞,它们仿佛在诉说着战斗的故事。红军当年利用这里的天然岩洞修建了四个红军寨,一号寨当年为陕甘游击队一、三支队驻地。二号红军寨为当年的红军医院和被服厂。三号红军寨是红军当年的军械厂,又称“兵工厂”或“修械所”。四号红军寨为陕甘特委驻地和供需仓库,是照金革命根据地的政治中心和指挥中心。
听完讲解后,大家不禁感慨,在这样险恶的环境,红军毅然创建了当年陕甘边游击队们的栖身之所和大本营。
在陈家坡会议旧址,采访团成员被一位正在“演说”的老人所吸引。这位老人名叫杜天祥,今年65岁,是这里的管理员和讲解员。他把自小从长辈那里听来的故事编成顺口溜,用陕西话讲给游客听,每当大家听完他的一段“演说”后,定会有长久的掌声。他表示,要当好革命旧址的“守护人”“传承人”。
据介绍,2019年,照金纪念馆全年接待游客916万人次,目前,照金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陕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 激活扶贫新引擎
“日照锦衣 遍地似金”,照金自古乃要塞之地。1933年,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创建西北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由此成为西北革命的摇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绚丽的篇章。
近年来,照金镇以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作为抓手,依靠红色旅游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统筹城乡、富裕群众的新路子,城镇化正呈现出别样的风采。
在照金镇游客服务中心,讲解员告诉记者,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改善老区民生,照金镇始终牢记总书记“让老区群众生活越来越好”和“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的殷殷嘱托。照金积极探索产业转型与旅游业态的突破发展,使农民实现了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就地市民化,“股份收入+土地流转收入+商铺租金收入+工资收入+创业收入”五大收入保障,系统化解决了城镇化后的生活,牢牢锁定老区群众的幸福生活。如今的照金红色旅游名镇发生了看得见的变化,路变宽了,家园变美了,过日子变得轻松了……
红色旅游 铺就老区致富路
在照金红色旅游名镇,吃、穿、行、游、购、娱,每个旅游要素的发展都给照金老区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增收致富带来了机遇。据照金镇镇长白炜介绍,2019 年,照金景区接待游客401.5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58亿元。目前,照金文旅产业已吸纳当地群众近千人就业。
据了解,照金红色旅游名镇在开发建设中始终坚持“无伤痕开发”“红色即民生”“景镇融合发展”的开发理念,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建设,保护了照金原有生态和红色文化,打造了照金纪念馆、薛家寨、大香山、照金书院、照金滑雪场、照金牧场等一系列旅游产品以及镇区较为完整的旅游要素服务体系,创造了小城镇化建设的“照金模式”。
白炜感慨道:“我们照金镇,正按照‘红色、运动、康养’的产业定位,加快释放产业动能,以旅游致发展,巧借‘景’势,结出‘富’果,让老百姓们都能过上红红火火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