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牌亮分” 主旋律艺术赢掌声
历时5月,50多场展演,约10万观众尽享文化盛宴——
12月15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共同主办的“颂歌献给党——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新剧目展演”总结座谈会在成都举行。新剧目展演是近年来我省舞台艺术创作一次最大规模的集中展示。从6月至10月,来自省、市、县三级专业院团和民营职业剧团的45家演艺单位21个新创剧目轮番上演,约10万观众享受了这一道文化盛宴。
来自北京和省内文化系统的40名专家学者和剧作者,为此次历时5个多月的新剧目展演“举牌亮分”。检阅结果如何?究竟能打几分?
立足四川文化 探索多元舞台呈现
“巴山路,石板铺;条条都是红军路;有的挂在山尖尖;有的潜进深深谷……”6月26日晚,“颂歌献给党——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新剧目展演”活动拉开序幕。革命老区达州市创作编排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巴山魂》作为首场演出,其中的红色文化魅力让观众叫绝。
此后,20台风格各异的剧目开始上演。怀念革命先烈的金钱板音乐剧《车耀先》;展现农村改革变化的川剧《槐花几时开》;反映行业模范先进事迹京剧《魂系油气田》……立足四川文化,探索多元舞台呈现,成了此次展演“挣分”的最大亮点。
“这些剧目关注现实生活,弘扬时代精神,在题材开拓、人物塑造、艺术表现上均有新的突破。”座谈会上,北京专家、《剧本》杂志副主编黎继德首先“亮分”。在他看来,此次新剧目展演,不仅有四川代表性的地方剧种川剧,还有被誉为国粹的京剧,时尚现代的音乐剧,中西融合的舞剧、歌舞剧等等,更有从曲艺中延伸出来的曲艺音乐剧和金钱板音乐剧。“充分反映出四川各戏曲艺术各领风骚的独特魅力”。
舞台搭在基层 10万观众享受文化盛宴
210场!这是截至11月30日,参加此次展演的大型现代川剧《槐花几时开》交出的成绩单。
从2010年10月首演至今,这部由省委宣传部,宜宾市委、市政府和筠连县委、县政府共同打造、表现新农村现实题材的川剧行程上万公里,先后辗转成都、自贡、内江、泸州四个城市以及宜宾市内的基层乡镇、村,共计演出210余场。留下巡演日记12本、照片4000多张,观众留言1100多条。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槐花几时开》始终坚持活在基层,让老百姓都能看得到精彩的演出。”参会的宜宾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德生说。
和《槐花几时开》一样,舞台搭在基层,成为此次展演最大的亮点。本次展演,21个剧目共演出50余场,舞台遍布全省各地,10万观众享受了这场精彩的文化盛宴。“越来越多的作品正在与市民拉近距离。”省剧协主席廖全京“亮分”说。
不拘一格搞展演 两个效益双赢
“预计演出达到100场,观众人数达到8万人次,经济收入也可达到1500万。”当成都市京剧团团长李露汇报完毕,会场响起一片掌声。李露汇报的是现代京剧《魂系油气田》的演出情况。这是我省第一部工业题材现代戏,也是全国第一部石油题材的京剧。
取得如此好成绩,奥秘在哪里?“关键是创新的运作方式。”李露介绍,《魂系油气田》以“政府+剧团+企业”的模式出炉,除了政府引导,院团编创,还有企业的赞助。同时因其题材的特殊性,在策划之初就确定石油工人为其最重要的市场目标。剧目从今年以来已巡回演出20余场。
据悉,此次展演中,有的剧目是跨省联合打造,有的剧目是以剧组模式整合艺术资源完成;有的剧目主创人员大多是临时引进的。正如专家所指出的,本次展演 “面对文化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力量,激活新的机制、新的运作方式,强强联合、多元整合、人才引进或流动,乃至民营剧团和多渠道资金的参与加入,为舞台艺术生产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提供了多元发展的契机。”
信息来源:四川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