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精神加入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
“酷日本,热遍世界!”这是日本经济产业省官方刊物秋季版的封面。
以往,日本的文化产业基本限于“内容产业”,主要指动漫、影视、出版、艺术、设计等有形产品。近些年,日本把文化产业定位从“内容产业”提高到“软实力产业”。今年3月以来,日本进一步面向海外打造“酷日本”国家形象和国家品牌。
在韩国,“韩流”同样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本世纪初,韩国投入大量政府预算扶持文化产业,将其定位为“21世纪国家战略事业”。“韩流热”不仅使韩国影视、音乐、娱乐等产业创造出惊人利润,还为韩国汽车、家电等产品的市场开拓和旅游观光等立下汗马功劳。
同样的趋势也出现在欧美文化产业大国。法国出台“数字法国2012”战略,加强了对高技术内容产业和创意产品的政府扶持力度。在英国,政府把电影、音乐、广播等13个文化产业归类为“创意产业”,联手商界、艺术界着力打造“创意英国”的新形象。
放眼世界,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正方兴未艾,这可以说是全球化、信息化、绿色环保时代的必然产物。不同于汽车、家电等“硬产品”,文化产业无需耗用大量能源、资源,无需搭建庞大的物流体系,最大资本是人的创造力和智慧,而产出效果却能强力辐射“硬产品”市场。
留心观察各国政府出台的文化产业“新政”,不难看出,21世纪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背后,是软实力、综合实力的全方位竞争,至少具有这样四个特点:其一,都被列为国家战略,被认为与国家形象、国家品牌息息相关,受到政府大力扶持,同时尊重市场规律和经济效益。其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产业被视为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富矿”,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动力。其三,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加入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最大目的未必在于经济回报,而在于以此提升国家形象,传播本国文化,增强软实力。其四,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创新精神与鲜明个性至为重要。在如何打造特色鲜明的拳头产品方面,增加技术含量和时尚感,寻找传统与现代、本国与世界的新颖结合点是一个普遍思路。
作为具有五千年文化传承的新兴经济体,中国以创新精神加入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既可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中国制造”附加值,更是拓展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时代需要,同时也将是对全球文化多元化、价值多彩化的重要贡献。
据新华社东京11月6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