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经济顶级专家行业巨头蓉城论剑
■总部经济理论首创者解读成都“产业发展新动力”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解读总部经济“新格局、新使命、新跨越”
■成都龙潭总部经济城创新体制,打造“产城一体”新标杆
总部经济这种以某区域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加制造基地功能分化,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形态。发展总部经济,是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简称“两化”互动)的具体体现。
今天,中国第七届总部经济高层论坛在成都召开,经过近年来探索和实践,成都总部经济已具规模, “成都总部经济试验区形成了‘成华经验’、‘龙潭模式’、‘裕都样本’,很有借鉴和推广价值!”去年11月,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后强博士一行来到成都市龙潭总部经济城进行了专题调研,对龙潭总部经济城“产城一体”发展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目前总部经济在国内整体发展状况如何?总部经济形成了哪些发展模式?成都市在发展总部经济方面有哪些独特优势及值得肯定的做法?有哪些核心竞争优势?在发展总部经济方面有哪些经验和做法?这些问题已成为政府、企业、理论界、金融界等共同关心的课题。
成都总部经济:助推成都产业跨越发展新动力
2011年7月29日,中国成都娇子国际会议中心。
总部经济风暴再一次在这里掀起!
“成都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将改写中国西部总部经济版图,成就中国总部经济典范!”据中国总部经济理论首创者赵弘介绍,总部经济高层论坛是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发起,各方积极参与,研究总部经济理论与实践,探讨以总部经济理念推进我国城市产业升级、功能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与有效途径的高层次论坛。自2005年在北京举行以来,每年一届,现已成为中国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总部经济论坛。
“之所以将论坛在西部的首次举办地点定在成都,首先是因为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下,成都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所具有的重要战略地位。”赵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发展总部经济已成为我国众多大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之一,也成为考量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作为西部地区的战略性节点城市,成都已进入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并确定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这引起了各界很大的关注。
赵弘说,据他们的研究显示,经过近年来探索,成都发展总部经济的集聚效应已逐步显现,成都龙潭总部经济城、青羊总部基地、武侯西部智谷等一批总部基地正快速形成。在论坛发布的中国总部经济发展年度报告中,成都总部经济发展能力位居全国第八、西部第一。
“成都作为中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正加快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在成都举办总部经济高层论坛这一品牌活动,将是一个多赢的局面。”据成华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何立斌介绍。
成都总部试验区:探索“产城一体”发展新模式
“在西部,在四川,在成都,我们应该将企业总部摆在哪个位置,成都龙潭总部经济城是当仁不让的战略选择。”
记者在成都龙潭总部经济城采访时,中国二重集团、龙潭裕都总部基地的决策层都谈到了在这里建立总部基地的美好前景。成华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袁华兵介绍,目前龙潭总部经济城已入驻项目311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70个、投资5亿元重大产业化项目18个,实现投资高达270亿元。
“一年的发展,龙潭总部经济城已今非昔比,已经形成产城一体的发展新模式了!”时隔一年,赵弘再次走进龙潭总部经济城以后不停这样感慨,作为成都市总部经济试验区,经过几年大胆探索、扎实推进,龙潭总部经济城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成华经验、龙潭模式”,其在城市规划、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有益探索,非常值得借鉴。
老工业基地华丽转身
“产城一体”打造总部经济新典范
成都龙潭总部经济城,推动老工业基地向总部经济城华丽转身,其“以业兴城、以城促业、产城一体”的发展模式正逐渐成为引领成都总部经济发展的一个“风向标”,成为成都总部经济的兴奋点,中国西部总部经济的新标杆。
龙潭总部经济城占地8.13平方公里。在发展规划方面结合自身区位、规模、产业等优势进行了科学的定位,将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产业规划和区域新形象展示有机结合,将城市形态和产业业态有机结合,将近期规划与远期规划有机结合,构筑产业集群,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发展。在去年举行的2010中国(成都)总部经济论坛上,成都龙潭总部经济城的“造城模式”引来与会专家的关注,对这种老工业基地成功转型发展总部经济的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经过一年的发展,龙潭总部经济城产业与城市发展结合更加紧密,迈上了“产城一体”发展新里程。
“目前,龙潭总部经济城系统地完善了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城市建设整体规划和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并实现了“三规合一”,编制完成了园区能源配套规划,完成了园区主干道城市形态规划,要求新进总部项目主体建筑原则上不低于60米,不再审批独栋研发楼等。”袁华兵称,成都龙潭总部经济城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质发展,将总部业态、商务功能、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等统筹规划、有机融合、整体推进。以完备的城市功能、完善的城市设施、完美的城市风貌为建设开发导向,通过高品质的城市建设开发,促进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形成,助推总部经济快速发展。
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后强博士评价说,龙潭总部经济城是三次转型的结果,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路径,是我省面积最大、定位最高、机制最新、配套最优、功能最全、潜力最大的总部经济聚集区,是老工业基地转型和振兴的成功案例,很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打造200余亩“龙潭水乡”
完善配套提升“产城一体”发展力
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城市的生态环境越好,城市的价值就越高。龙潭总部经济城在发展过程中调整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做到了时间上的同步演进,空间上的产城一体,布局上的功能分区,产业上的集聚发展。为推动“产城一体”发展,龙潭总部经济城内还将建设五星级宾馆,商务会所、银行以及各种休闲、健身中心等,建筑四周穿插生态花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工作与生活的和谐、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和谐。同时,上海裕都集团投入巨资精心铸造具有浓韵江南水乡风情的龙潭总部经济城配套项目——龙潭水乡正加快建设,今年年底将建成投入运营,一个可以媲美江南水乡的精致小镇将出现在成都的东部,龙潭总部经济城的商务配套将极大丰富。
同时,在综合配套建设方面,总部经济城正进一步推动交通路网提档升级,按照“成华副中心”区域发展定位要求,将对大龙潭片区的交通进行整体规划建设。龙潭场镇至金堂的快速通道也将打造成“成都东北部经济发展带”。同时,龙潭总部经济城已建成的“五横六纵一环线”为主的道路网络建设工程,将与成都(新客站)城际商旅城直接贯通。同时,成华区在龙潭总部经济城内和附近将规划建设6个加气、加油站,18个金融营业网点,1个中型医院、1个大型农贸市场,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龙潭专职消防站等配套设施,为入驻企业提供便捷的服务……在总部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构筑一个城市功能强大的综合服务体系。
机械装备电子信息集群
“总部效应”助力总部经济城新跨越
“目前,龙潭总部经济城以展现出主导产业引领,配套产业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赵弘认为,按照“两化”联动、“产城一体”思路规划建设的成都龙潭总部经济城将成为中国总部经济的新典范。
亚洲最大的工程液压实验室、西部最大的电磁兼容器测试实验室、奔驰焊接生产线研发基地……近年来,成都龙潭总部经济城重点发展以“机电产业”为主导、“研发营销”为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同时根据成都市环保产业规划,积极发展壮大环保科技和环保服务总部集群,建“总部联邦、产业芯城”,“铸造”成都区域经济飞跃的“发动机”和新动力。
“目前,成都龙潭总部经济城依托机电产业,已初步形成具有科研特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袁华兵说,核心技术优势的总部项目对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具有“捆绑性”、“共栖性”,是构筑“总部联邦”的推动器,比如在中国二重国家工程中心的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国家级研发机构、设计研究院的辐射和汇聚作用下,就吸引了几百家上下游企业入驻龙潭总部经济城。
“围绕主导产业,龙潭总部经济城还与电子科大、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密切合作,设立博士后服务站,培育高端人才,服务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据龙潭总部经济城管委会主任商虎军介绍。
“在主导产业的引导汇聚下,龙潭总部经济城的产业集群效应初现。”成都市成华区副区长赵炳荣为记者勾画着“总部联邦、产业芯城”的发展蓝图:将龙潭总部经济城打造为成都市发展环保产业的重点区域,规划建设成都环保产业总部大厦,打造成都市环保产业总部聚集区。
丢掉财政“拐杖”舞动市场“魔杖”
“激活”体制机制谱总部经济城新篇
打造8.13平方公里的总部经济城,钱从哪里来,事由谁来干?记者昨日就此采访了成都市成华区委常委袁华兵、副区长赵炳荣,以及龙潭总部经济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
“成都试验区,成华要先行。全区必须放宽视野,在‘全域成都’的理念下,坚持高端定位,扩展合作空间,打造特色亮点。在总部经济城的运行上创新体制机制,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为政府“减负”,丢掉财政‘拐杖’、舞动市场魔杖,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实现重点突破,跨越发展!”袁华兵说,按照“两化联动”的发展思路,将统筹大龙潭片区的龙潭总部经济城、龙潭老场镇和北湖熊猫国际风景区规划建设,组团发展。
“政府引导、公司运作、市场化配置资源。”赵炳荣介绍说,单靠财政投入,打造几平方公里的总部经济城,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成华必须另觅蹊径。龙潭总部经济城最大的产业集群项目——龙潭裕都项目进行了大胆的机制创新,借鉴北京丰台总部经济产业园、新加坡商务花园等总部经济模式,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的原则,采取“政府引导、公司运作、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方式,由区属国有投资公司与上海裕都集团联合成立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融资、建设、招商工作,打破了政府在工业区建设方面统包统揽的局面,开启了“政企合作”新模式。
冲刺川渝经济高地
成都总部经济新使命
成都龙潭总部经济城地理位置特殊,处于成都“发展要素三角形”(都江堰是天府之国的水要素入口,双流是成都国际信息要素入口,成华是成都生产要素入口)。如果说西部大开发下个十年,成渝经济区、天府新区建设的机遇是成都龙潭总部经济城发展的“天时”。那么龙潭总部经济城优越的地理优势则是其快速发展并崛起的“地利”。
一条条高速路网、城际线路、城市道路四通八达,三环绿带、北湖、东风渠等生态湖泊、绿地等为龙潭总部经济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拉开成华区“1413”战略规划图,记者看到核心区在二环路沿线,发展区在双水-青龙-龙潭-保和一带。成华区因势利导,串联重组二环路沿线各街道辖区的功能板块,形成核心辐射轴,并通过打通断头路,整合成南、成绵、成渝高速路构成四通八达的城市路网,放大“四城一区”的汇聚和辐射效应,打造川渝总部经济新高地。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建成,将对区域合作、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和城镇体系产生深刻影响。变“交通走廊”为“经济走廊”,发展“通道经济”,已成为当前区域经济中发展快、活力强的增长模式。“随着成华区域内的‘断头路’一条条被疏通,分割城市空间的铁路专用线一根根被‘抽’掉,成都龙潭总部经济城已与主城区融为一体,成为成都东北部的城市副中心……”成华区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何立斌介绍,目前,成华区境内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地铁、城际轻轨等为支撑,以次干道、社区道路为补充的、布局合理、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路网,放大了成都龙潭总部经济城的吸纳和辐射效应。
“成都龙潭总部经济城将改写西部总部经济版图,成就中国总部经济典范。”一位先期抵蓉参加总部经济论坛的专家说。随着成都建设“两枢纽、三中心、四基地”战略的实施,以及四川省西部交通枢纽的建成,一个围绕成都与重庆、武汉、北京和上海等地2小时、4小时、8小时“交通圈”的形成,将使四川更快的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形成联动,以交通联系密切经济联系,以交通辐射的扩大促进合作领域的扩展,变内陆盆地为开放前沿。龙潭总部经济城作为成渝经济区、成德绵经济带的桥头堡,其区位优势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成华区将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及成渝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机遇,秉承“以业兴城、以城促业、产城一体”的发展理念,全力推动龙潭总部经济城向纵深发展、再上台阶。再过3-5年,一座产业定位高端、配套设施齐全、生态环境一流的现代总部新城将迅速形成,一座全新的产业之城正崛起于成都的东方,必将重塑中国西部总部经济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