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隆重启幕
未来史书记载天府之国的历史,2008-2011会是浓墨重彩的三年。
从风景秀丽到满目疮痍,再到更加美丽。大自然一瞬间给四川以重击,四川人花三年时间重新站立。今天,四川的空气荡漾着五湖四海的情谊。四川的风景更加美丽,四川人的身姿更加挺拔。
今天,以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的名义,我们邀请世界来作客,见证天府新貌,更表达我们的感激。
【题记】
旅游先导 四川更加美丽
2011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是自“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我省旅游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国际盛会。
我省全面启动实施“四川旅游发展三年提升计划和新五大旅游行动”,加快推进旅游业灾后重建,着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10年,我省旅游收入实现1886.09亿元,同比增长28.1%;六个受灾市州旅游业总收入达865.58亿元,占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的45.9%,旅游业成为我省灾后重建中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本届国际文化旅游节,是四川灾后文化旅游恢复重建成果的全面展示,将搭建起旅游业的国际交流大舞台。四川人民借此将向海内外朋友表达最诚挚的谢意!
漂亮的“V”型反转。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相继来袭,全省当年旅游收入仅1091.52亿元,比2007年下挫10.3%。
2009年,四川旅游业强势反弹,总收入达到1472.48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
2010年,全省共实现旅游总收入1886.09亿元,同比增长28.1%;入境旅游收入、入境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数等四大指标增幅均保持在20%以上。
数据背后所演绎的,既是产业“强筋健骨”的重生经历,更是“脱胎换骨”的发展历程。
在重建中优化升级
4月17日,北川巴拿恰商业街一家苦荞奶茶店,身着羌族服装的北川姑娘贾倩正为开业忙碌着。“随着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绵阳分会场的启动,巴拿恰就要开街了,我要让来新北川旅游的朋友都尝到特色奶茶的香甜。”
北川巴拿恰商业街以羌族建筑风貌为特色,基本形成以“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为主体,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旅游产业要素体系——作为北川新县城十大标志性项目之一,该商业街承载着北川震后旅游发展的新希望,更关乎当地4000多农民的新生计。
北川旅游重建仅是全省产业转型、旅游重建的缩影。为尽快实现灾后恢复重建目标,我省将旅游产业定位为灾后恢复重建的先导产业和优势产业。随着《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关于加快恢复振兴旅游业的意见》出台,我省旅游重建的轮廓渐次清晰:通过信心提振、招大引强、线路统筹、乡村旅游提升和质量强旅,全面实现旅游产业跨越提升。
产业资源大统筹。从汶川地震遗迹旅游线、九环线旅游线路、成乐旅游线、川南线的要素整合,到“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三国文化旅游线路的整体开发……线路统筹,作为震后我省旅游恢复振兴的基本方法,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发展思路的转变使得四川旅游产品整体优势凸显。
市场观念大转变。积极走出去和请进来,我省先后邀请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15批次共510人的旅行商和媒体考察团到川考察,同时先后赴海外部分国家和地区进行10余次旅游宣传;2009年3月,全省21市州整体推出“价格洼地”优惠政策,通过门票让利、做足“门”外文章,当年成都、绵阳、德阳、阿坝、广元、雅安6个重灾市州,实现旅游总收入达682.21亿元,同比增长了0.3%,实现了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的双赢。
乡村旅游富民惠民
去年9月,全国各地的99对新人在红豆树下举办的一场集体婚礼,使什邡市师古镇红豆村一夜成名,“中国婚庆旅游第一村”成为该村震后闪亮的名片。
灾区旅游新气象,引来游客蜂拥而入。重庆人郭莉独爱山水,4月中旬一次汶川之旅使其念念不忘。“天府胜境,依旧多姿。”她说,已与朋友相约,秋天再聚汶川。
乡村旅游恢复重建是我省重振旅游工程的重头戏,也是我省旅游恢复重建的突破口之一。在灾后重建中,依托优势资源,一大批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在灾区生成。“一村一特色,一乡一品位”,一个个特色背后,体现的是产业转型升级和人民增收致富并重,重构灾区自我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绵竹孝德镇,一张“年画”带动近5000名村民增收致富。绵竹孝德镇党委书记杨成富说,年画村已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今年部分村民年收入有望从去年的7000-8000元提升至上万元。
山水如画的水磨古镇,已从传统的工业重镇转型为旅游小镇,人均收入恢复到震前水平。如今镇上近600家商铺全部开门迎客。“以前在家种地,一年忙到头都收入不高,现在自己开店最高一月就能卖上千元。”商铺老板殷仲明对未来充满信心。
从“依然美丽”到“更加美丽”的,更加开放的四川旅游,变得更从容、更自信。
【看点】
70条特色旅游线路展示四川魅力 18个市州携手推出“饕餮大餐”
你想重温气壮山河的灾后重建历史吗?或是到温情旅游小镇度假,享受一次生态之旅?赶紧走进2011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吧!
记者4月16日从省旅游局获悉,从4月19日开始持续到5月中旬,全省18个市州将携手在文化旅游节上推出70条线路的特色活动,让您感受四川旅游的独特魅力。
以“线路统筹”打包“吃、住、行、游、购、娱”,是本次活动的突出特点。各分会场已将旅游景区、城镇、通道等串联“打包”,游客只需按线路分类就可找到适合自己的线路。
活动多 缤纷节目看过来
六大重灾区纷纷拿出“拳头”产品。
北川将举行巴拿恰商业街开街仪式;北川药王谷也将举行“辛夷花节”,游客除了能沐浴辛夷花海,还能享受来自世界各地的禅修、花理、中医等专家带来的健康度假体验。绵竹,将全球旅游业界捐资兴建的绵竹九龙游客中心落成典礼作为分会场启动的重头戏。成都,将推出都江堰灾后重建主题活动。
乡村游,是灾后旅游重建的亮点。旅游节期间,牡丹花会、竹文化旅游节、枇杷节、樱桃节、杏果采摘节、高山萤舞节等活动将相继在成都登场;游客还可到绵阳赏桃花、到雅安的茶文化旅游节品鉴上等蒙顶山茶。
赏山水 生态游独具魅力
自贡、攀枝花、泸州、内江、乐山、南充、宜宾、广安、巴中、眉山、甘孜、凉山各分会场也推出了独具特色的生态游。
自贡将围绕盐都和灯城做文章,推出2011年春季旅游系列活动;攀枝花将以桃花为媒,向来宾展示乌拉风情及原生态美食;如您对红色文化感兴趣,可以自驾到泸州和西昌。
内江、乐山、凉山等地则主打户外旅游。内江将举办“十里休闲走廊徒步游”和“首届环十里休闲走廊自行车大赛”活动;乐山则邀约游客“探南丝古道 观世界草龙 品生态沐川”。凉山也将以“风光·田园”为主题,推出“滨海绿道健身游”等系列活动。
甘孜将举办“跑马山国际转山会”。
西昌将推出火把节之旅专线游、高山生态摩梭风情自驾游、原始生态彝民族风情自驾游等。
宜宾分会场将举办“川、滇、黔、渝”旅游美食文化节,让你足不出川,便可感受四省市的美食美景。
四川旅游重建大事记
2008年6月15日 自贡、攀枝花、泸州、遂宁、内江、乐山、南充、宜宾、广安、达州、眉山、资阳、凉山13个非灾区市州旅游市场全面启动恢复。
2008年6月20日 “四川人游四川”活动拉开序幕。
2008年7月13日 四川旅游宣传促销会在国家旅游局会议中心举行,开始地震后向外进行旅游宣传促销。
2008年8月6日 我省启动恢复九寨沟、黄龙景区旅游市场。。
2008年10月28日 四川重振旅游工程重大项目招商引资会议在成都举行,一共推出271个旅游项目,现场签订45个旅游项目,总金额538.81亿元。
2008年10月 国家旅游局、世界旅游组织和省政府联合举办的旅游振兴与危机应对国际会议在成都召开。
2008年12月16日 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恢复振兴旅游业的意见》,提出27条措施加快恢复振兴旅游业。
2009年3月 四川旅游推出史上最大规模一次让利活动。成都向海内外发行2000万张熊猫卡;阿坝赠送九寨沟、黄龙门票18.5万张;峨眉山等全省数百个景区在2009年5月12日当天免费向游客开放,在其余时间实行不同的优惠。
2009年9月11日 2009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在成都开幕。国家旅游局和省政府签署《关于灾后恢复重建旅游产业紧密合作协议》。
2010年1月8日 “2010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四川活动启动。
2010年初 我省启动招商引资“双百亿元”工程——新策划、包装并推出一批总额100亿元的重点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力争全年旅游招商引资实现签约总额100亿元。
来源:四川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