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开启“爆发式增长”模式
能否保障电力供应稳定?
企业项目加快建设
计划本年度完工,尽快实现投产
能否支持企业更多业务、产品推广应用?
……
在市场竞争中劈波斩浪
不同企业的需求纷繁复杂
而成都正在以超常措施
为企业纾困解难
9月10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率队先后前往双流区、新都区、成华区,用一整天的时间走访重点工业企业并督导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进企业、入车间、看生产,实地调研督导项目建设,每到一处,王凤朝都认真倾听企业负责人反映的每一个问题、每一项诉求,详细询问了解有关情况,与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办公,研究提出解决办法,既努力破解企业眼前难题,又以点及面推动长效政策机制完善。
王凤朝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深入推进“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狠抓工业稳增长,拿出真招实招为企业纾困解难,全力推动经济量质齐升,坚定不移实现全年发展目标任务。
现场走访
企业提诉求,市长当场部署解决
助重点工业企业“加速跑”
“今年以来,公司开启了‘爆发式增长’模式,下一步计划布局全球市场。”作为全球主流光模块研发生产企业,四川新易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光荣对企业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同样充满信心的还有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目前,比亚迪半导体产业化项目正在建设中,计划本年度完工,尽快实现投产。”
但企业或多或少也有一些“成长的烦恼”——
四川新易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技术优势凸显,“工业上楼”实现了集约高效发展,“希望政府能够保障电力供应稳定,为企业完成全年生产销售目标提供支持。”
而比亚迪的愿景是,政府在支持该项目产业落地的同时,支持比亚迪其他多项业务在成都开展、落地及推广。
“今天走访企业的目的,就是听诉求、解难题。”王凤朝走进企业车间产线,实地察看企业生产情况、“工业上楼”推进集约高效发展情况,现场协调解决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困难问题。
针对两家企业提出的诉求,王凤朝当即要求属地政府协调相关部门,着力保障企业用电供应需求,并认真分析企业对市场、技术、人才等方面需求,精准做好要素服务保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帮助企业早日投产达效。同时,他鼓励企业坚定发展信心、把握发展机遇,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在产业建圈强链中发挥积极作用。
为进一步开拓市场,“希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是不少企业的共同诉求。
作为生物医药领域龙头企业,科伦集团在新都新建的总部基地项目已顺利通过工程验收,提前半年多进入试生产,预计10月投产。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和供应企业。企业的新项目建设有哪些困难需要解决?公司的产品市场占有率怎样?未来有什么新的发展规划?
▲科伦博泰实验室 资料图
当天下午,王凤朝先后来到两家企业,面对面倾听企业诉求,从产品技术研发到应用推广,从工厂智能化转型到产业生态建圈强链,从企业用工到电力保障等,与相关部门一起商对策、添措施,现场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要求相关部门搭建工作专班、进行“一对一”解答、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走访中,王凤朝鼓励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模式,以过硬品质提高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主动权,同时深入推进产业建圈强链,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头雁作用”,聚焦产业链上下游,持续强链补链延链,助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现场督导
如何用心用情用力
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
当前,成都正在扎实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用心用情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堵点,以有力举措强信心、稳预期、助发展。目前推进情况如何?
在督导中,王凤朝还听取了双流区、新都区、成华区“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 等方面工作情况汇报。 其中,双流区形成包联调度机制,将对全区1365家“四上”企业全走访,1.3万家涉税企业全覆盖。新都区坚持“无事不扰、随叫随到、办事周到”工作理念,实行“区领导 部门负责人 企业管家”服务体系。成华区则建立起“一个总专办 8个行业专班”常态化工作机制、问题收集解决机制、跟踪督导反馈机制。
▲成华区推出的“华小政”智办通惠企政策AI客服
“企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大局、服务发展。”在督导中,王凤朝反复强调:
各级各部门要结合“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部署要求,坚持“共性问题专题研究、个性问题针对化解”,用心用情、设身处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
要强化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理念,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加快形成更多新的工业增量,统筹推进一批新项目谋划招引、落地建设、投产达效,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要强化重大项目引领,充分发挥好重点企业带动作用,积极构建良好产业生态,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上下游、左右岸企业来蓉集聚,持续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为成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