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西部 走向世界
首页 要闻中心 印象天府 西部视野 特色园区 文化旅游 三农瞭望 家居交通 社会民生 招商经贸 科教医卫 质量安全 特色经济 经纬广角 博览大观
文化旅游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文艺名家蜀道行:感受蜀道魅力 激发创作灵感
  2024-06-20  

文艺名家蜀道行:感受蜀道魅力 激发创作灵感

  • 2024年06月20日 07时4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6月18日,“蜀道行”文化遗产展示推介活动暨文艺名家蜀道行在广元剑阁翠云廊启动。活动期间,4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名家奔赴四川广元、陕西汉中等地,深入蜀道重要遗址展示地、重大事件发生地、历史名人行经地采风,创作主题文艺作品,展现蜀道文化的独特魅力。

行走蜀道,文艺名家有何种感悟?当文艺遇上蜀道,将擦出什么火花?

谈感悟

汲取古人智慧、树立文化自信

在翠云廊,文艺名家寻幽千年古道、对话参天古柏。

翠云廊作为古蜀道上最精华的路段,拥有目前存世时间最长、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人工行道古树群。统计显示,翠云廊剑阁段现存古树7803株(古柏7778株),平均树龄1050年。

“点树交印,乃朝廷法度,今存古柏分布如下……”18日10时许,翠云廊景区“点树交印”古制巡游表演拉开帷幕,由景区工作人员扮演的郡守,一路巡查、清点古柏、交代管理注意事项……古老的“官民相禁剪伐”“点树交印”生态文化制度以情景剧形式呈现在文艺名家面前。

从明代开始,翠云廊颁布实行“官民相禁剪伐”“点树交印”等古柏保护制度,并把保护情况作为一项政绩实行考核。此后,每逢官员离任交接时,都要核查清点当地古柏生长情况,这一特殊的“离任审计”制度沿袭至今。如今,“一树一档”“一树一人”“一树一策”已成为剑阁县古柏保护工作的基本措施。

听了讲解,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吉狄马加兴味盎然。他说,广元市委市政府保护古蜀道、保护古蜀道上的自然生态,也是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很有历史感。”重庆市作协副主席、西南大学教授蒋登科说,行走在古柏间,深刻感受到深厚的文化积淀。“这样一条古蜀道,沟通着中国南北,蕴含着古人的生态智慧,它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文化自信意义重大。”

谈愿景

将为蜀道赋予艺术形式

蜀道逶迤绵延,文艺名家边走边拍,边走边记。

在雄伟的剑门关前,四川省诗书画院专职画家、教学编辑部副主任李德广掏出速写本进行创作。他表示,不仅要把蜀道上的美丽风景留在心里,更要以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让更多人了解蜀道、爱上蜀道。

行走在古道、古树,古关、古驿之间,文艺名家仔细感受古蜀道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省文联副主席、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寒露看来,“自古诗人皆入蜀”“文宗在蜀”“才女在蜀”,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有趣的现象。行走在古蜀道,她一直在想如何用影视方式讲好新时代蜀道故事,“这是我们影视艺术工作者应该担起的责任和使命。”

苍翠悠远的蜀道,让文艺名家为之着迷。中国文联原副主席、原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说:“再次回到蜀道,走进鲜活的现场、历史的深处,又有不一样的感觉。这里演绎着数千年的传奇与荣光,也书写着新时代的梦想和华章。”

第一次行走古蜀道,澳门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澳门大学中国历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寿桐感慨万千。他表示,采风结束后想写两篇文章,“其中一篇题目我已经想好,就叫《蜀道不再难》,受惠于好政策、先进科技,古蜀道天堑变通途,我想把这种变化写出来。”

谈人文

构成一座精神博物馆

离开广元剑阁翠云廊和剑门关后,文艺名家蜀道行活动北上走进陕西汉中。

日前,汉中市博物馆获得国家一级博物馆授牌。18日下午,文艺名家来到这里,重点参观镇馆之宝“石门十三品”,即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褒斜道是蜀道秦岭段的一部分,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是后世感念褒斜道及石门开通之功,依山凿石形成的摩崖石刻大观,1970年因修建石门水库大坝,文物保护单位精选石门内外摩崖石刻十三件,将其切割移入汉中市博物馆收藏。

参观“石门十三品”后,蒋登科直呼“过瘾”。他说,川陕之间路途遥远,古代修建栈道的工匠在干活过程中,留下一件件书法艺术品,今天的人们在观赏时,可真切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梁平更关注这里对蜀道历史文化的整体呈现。“站在古蜀道演示版图前,劳顿疲惫荡然无存。”梁平之前写了一首长诗《蜀道辞》,看到笔下的蜀道在一幅光影版图上呈现,他不自觉地重新进入古蜀道的历史云烟中,“古往今来,蜀道上留下的诗人足迹和优秀诗篇是极为珍贵的财富,它们将构成一座有特别意义的精神博物馆。”

19日上午,文艺名家前往汉中市兴汉胜境景区,重点参观汉文化博物馆等。“兴汉胜境”以自然生态的汉水之源为根,以中华民族的汉文化之源为魂,以汉朝初兴的历史辉煌为底色,以汉文化博览园为核心承袭和弘扬汉文化,展现汉中“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美誉。“一件件精美艺术品,让我感受到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走向未来的底气。”蒋登科说。(陈云鸽 记者 余如波 张斌

 
热门信息  
· 红旗飘飘
· 高擎先进文化
· 云南省领导干部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开展集中自学
· 延安城市书房开放暨“智慧书屋·有声乡村”项目
· 遵义市文旅产业招商引资恳谈会召开
· 首届“四川省十大歌曲”评选结果出炉
· 中秋小长假:遵义与文明同行 景美人更美
· 百名妇女同剪《百虎图》喜迎新春共祝中国年
· 二〇二二年春晚将有多项创新亮点
· 成都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 王凤朝强调 力争把成都世园会办成世界一流的国际
· 记录50名老战士的革命故事《口述历史》完成整理
· 2021四川文旅大会今日召开 九寨沟将恢复全域开放
· 2021成都双年展学术交流会召开
· 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
推荐信息  
· 高擎先进文化
· 四川红色旅游主打精品牌
· 四川省第二届农家乐文化旅游节隆重开幕
首页 - 访客留言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西部印象-www.zgxbyx.cn 中国西部印象.cc www.zgxbyx.tv www.zgxbyx.cc  备案号:蜀ICP备20220124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