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西部 走向世界
首页 要闻中心 印象天府 西部视野 特色园区 文化旅游 三农瞭望 家居交通 社会民生 招商经贸 科教医卫 质量安全 特色经济 经纬广角 博览大观
博览大观 当前位置:首页 >>  博览大观  
成都造AIGC出海又“出圈”
  2024-05-08  

成都造AIGC出海又“出圈”

时间:2024-05-07 11:05:00 来源:成都日报

AI音乐教室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含车载智能控制系统)是成都28条产业链之一。过去一年,AI不断扩展着人们的想象空间,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广受关注。从音乐到视频,从文本到图像……“人工智能+”,正“+”出无限可能。

今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去年,全市共有人工智能企业852家,产业规模超780亿元,近3年复合增长率达40%以上。复合增长率更能说明产业或产品增长、变迁的潜力和预期。成都人工智能产业是如何做到的?面对新技术不断衍生,成都又是如何布局的?

瞄准场景落地

3个月海外用户破10万

“我用AI对话超过1万次,画画超过7000幅。AI绘画特别好玩的地方在于,你永远不知道它会画出什么。”3月底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以AI绘画为例,讲述了AI带来的乐趣与便捷。

这份乐趣与便捷,背后映射的是场景落地。

赛迪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业采用率已达15%,市场规模约为14.4万亿元。成都造AIGC在业内崭露头角,关键也在于场景落地。

“今年开始,整个业界都在寻找人工智能落地应用的产品。”成都恒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段江对此深有感触。在他看来,以前的人工智能,要先做大模型,再去找应用场景,但实际上很难落地,“对恒图科技而言,我们首先找到行业需求,瞄准图像处理这个场景,再用技术为行业赋能。”

在创作对话框中输入一段文字,点击确认,一条场景细腻、人物表情生动、运动镜头流畅的视频就生成了。把一句话变成流畅的视频,背后是深耕AI领域10余年的探索创新。年初,恒图科技在全球率先上线一站式AI长视频制作平台Clipfly,集合了AI视频生成、AI视频增强、视频编辑等功能,不到3个月已在海外拥有10万名用户。

这个长视频制作平台,集合了人工智能视频生成、人工智能视频增强、视频编辑等功能。最初,该平台仅能简单生成3秒左右的视频,后来突破到5秒,如今已能生成大于1分钟的长视频。视频包含细腻复杂的场景、生动的角色表情以及多个运动镜头。

“+”出发展潜能

AI在多个领域创新应用

在成都七中育才等多所在蓉学校,成都潜在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行者AI”)展示的行者AI音乐创客教室,正在进行实践教学。老师、学生登录行者AI音乐教育系统,屏幕就会显示AI交互式作词、作曲、互动编创等功能界面。在随机填写几行文字并画了几行代表旋律的曲线后,不一会儿便合成了一首由AI歌手演唱的歌曲,旋律悠然。要是觉得不满意,还可以进行修改,然后再自动生成一首新歌。

智慧教育之外,行者AI也持续关注如何利用AI为大视听领域、文娱从业者降本增效。“我们希望把工具做得更加简单易用,让大家可以一键上手。”行者AI创始人兼CEO尹学渊说道。

朝着这个方向,行者AI正在不断优化产品,以期能够让游戏行业乃至内容创作的从业者能够尽量节省生产时间,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创意上。

这家诞生于成都的企业,自2016年以来就在“AI+美术”“AI+音乐”“AI+智能体”“AI+安全”四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目前已在大视听、教育、文旅、政务等场景应用落地,典型客户包括掌趣科技、米哈游、盛大游戏、360游戏、自贡文旅、成都博物馆、四川省广电、上海交大、成都七中、元气森林、华信等。

“随着人工智能加速演进,其在视听娱乐、教育等多领域还将产生更多创新应用。”尹学渊说。瞄准应用场景落地,成都人工智能企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如何布局

从算力生态等多方面突破

前不久,一场人工智能企业座谈会在成都召开。座谈会上,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主要负责人与16家成都市人工智能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就“人工智能+”行动听取企业对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建议成都实现算力全面供给,加大算力补贴,降低算力成本。”

“建议成都加大算力中心的建设力度,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崛起,为成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建议成都利用高校众多的优势,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培育更多本土优秀人才,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引进高端人才,为行业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

……

企业的呼声,就是成都开展人工智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的下一步方向。

“我们将进一步梳理企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纳入工作体系加以解决。下一步,成都将在基础层构建算力生态、技术层强化科研攻关、应用层加强数据开放等方面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2023年,成都共有人工智能企业852家,产业规模达780.3亿元,增速26.7%,近3年年复合增长率达40%以上。《2023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显示,成都排名“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竞争力”全国第6。深入实施的人工智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让产业能级稳步提升。(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艳玲 受访者供图

 
热门信息  
· 展示太空育种技术 打造餐桌放心食品
· 坚决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
· 铸强新时代工业脊梁 ——四川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
· 王宁与中金公司董事长陈亮举行工作会谈
· “洛川苹果中国红” 演绎品牌概念秀
· 中国申请加入CPTPP开启更高水平的开放道路
· 中非共建一带一路|泛非快递 连接非洲与全世界
· 数说贵州体育2021 数展贵州体育2022
· 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四川)群众联欢活动融妹
· ·走发展新路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农民丰收
· 青海省海西州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
· 原贵阳医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原贵阳医学院附
· 2020年迪拜世博会“云上中国馆”上线
· 第十八届西博会 逾4000家企业参展,签约项目75
· 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一级巡视员马长青被开除党籍
推荐信息  
· 展示太空育种技术 打造餐桌放心食品
首页 - 访客留言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西部印象-www.zgxbyx.cn 中国西部印象.cc www.zgxbyx.tv www.zgxbyx.cc  备案号:蜀ICP备20220124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