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基层 激发活力 服务大众
贵州省持续发力打造地方文艺升级版
“我们最近筹拍的电影是关于72岁外交官朱敏才夫妇贵州支教的感人事迹。”11月4日,省影协副主席、秘书长郝南飞在兴义参加由省文联主办、黔西南州承办的全省基层文联文艺工作会,谈到电影创作,瞬间进入“状态”。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加强基层文艺工作建设,加快推动贵州多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已成为当下我省文艺界的重要课题。“扎根基层,服务大众”之风劲刮贵州高原。
10月30日,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开展《意见》扎实深入基层,走进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与区、镇基层文艺工作者代表以及乌当村、头堡村文艺代表共同学习交流,倾听基层文艺工作者的诉求和建议。
11月4日至5日,来自全省各市(州)和部分县(市、区)文联负责人,以及部分省直高校艺术学院负责人汇聚兴义市,结合工作实际,全面总结2015年基层文联和文艺工作经验和做法,研究部署2016年重点工作和重要任务,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文化担当,明确发展思路,鼓励广大艺术家深入生活,深入基层,为人民书写,为人民表达,反映多彩的现实生活和宏阔的时代特征。
在兴义,广大文艺工作者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精神,根据《意见》做出的新部署、新要求,就各文艺门类如何彰显地区特色,实施“差异化”发展,展开了热烈讨论和交流,畅谈在基层文联工作的成效、经验和问题。
近年来,全省文艺事业生机勃勃,文艺创作硕果累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一批作品如《多彩贵州风》《天蝉地傩》《仰阿莎》《刺藜花红》《奢香夫人》《二十四道拐》《第一伞兵队》等相继在高端平台展示,发出贵州文化最强音,产生了巨大的正能量,为地方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贵州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美誉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通过交流讨论,基层文艺工作者们深切感受到所肩负的时代责任和文艺使命。
“十二五”即将收官,“十三五”即将开局,我省的文艺创作态势在“创新”、“奋进”、“开放”等关键词的引领之下,呈现出一幅幅令人振奋的生动画面——
黔西南州文联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开展“百名作家写金州”、“百名诗人咏金州”等多种形式的创作采风活动,将国际万峰林峰会、国际山地旅游发展大会、国际微电影盛典、民风民俗展演等文化活动,打造成一张张靓丽的文化品牌,通过文艺精品,提升黔西南的知名度,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铜仁市大力培养文艺人才,深入挖掘铜仁丰厚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和生态文化资源,建设一批具有典型性的文艺阵地,通过文艺作品讲述铜仁好故事,抢占新媒体时代文学艺术发展制高点,构筑铜仁“精神高地”。铜仁市文联主席龙险峰认为,繁荣贵州文艺发展,可打破行政区域划分,根据不同艺术门类在全省设立采风创作培训基地,提前策划安排开展系列活动,调动文艺工作者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创作氛围。
毕节市文联充分发挥“联络、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市音协编辑出版了《黔西北花灯选集》;市美协积极组织《画说毕节》美术作品征集评选;市舞协打造《撮泰吉》等系列作品;市作协编辑出版了《黔西北八零后散文卷》《黔西北八零后诗歌卷》等新星作家作品集;启动“文朝荣杯”全国散文诗歌大赛、“文朝荣”剧本征集及《文朝荣》连环画创作。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引进企业投资,加大对外交流,加强对文艺家奖励扶持力度,提高文艺创作水平,培育文艺新秀,打造毕节文艺升级版。
我省文艺创作有着较大的成长空间,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杨梦龙认为,贵州文艺发展要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突出创新观念,建立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多出好作品。贵州的艺术家要以《意见》为行动指南,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为大众提供积极向上、色彩明亮的精神食粮。
信息来源: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