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西部 走向世界
首页 要闻中心 印象天府 西部视野 特色园区 文化旅游 三农瞭望 家居交通 社会民生 招商经贸 科教医卫 质量安全 特色经济 经纬广角 博览大观
文化旅游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致敬耕耘 礼赞收获 ——写在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2022-09-22  

致敬耕耘 礼赞收获
——写在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题:致敬耕耘 礼赞收获——写在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新华社记者

“今年,我们克服去年北方罕见秋雨秋汛、冬小麦大面积晚播、局地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应对南方局部严重高温干旱挑战,实现夏粮、早稻增产,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

在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放眼广袤田野,东北黑土地上玉米、水稻逐渐成熟,长江流域稻菽飘香,黄土高原上苹果长势喜人,西南地区特色蔬菜迎来新的收获……金秋的五彩画卷,是对耕耘的致敬,对收获的礼赞。

天道酬勤迎来丰收

秋分节气即将到来,东北平原天高云淡,密密层层的玉米一眼望不到边。

在黑龙江省望奎县东郊镇,厢兰五村村民周春生今年种了400亩玉米。他在地头剥开一穗玉米,开心地笑了:“看看这玉米棒多大,籽粒多饱满!”

周春生告诉记者,去年秋天村里用大农机进行整地,今年春播和夏管期间都有农业技术人员指导,气候条件总体不错。“目前来看,预计我家亩产至少1600斤,比去年多300斤。”

今年的粮食丰收来之不易,疫情影响给春耕备耕和田间管理带来挑战,农资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夏季南方部分地区高温干旱给水稻生产带来困难。

面对挑战,相关地区和部门全力以赴,多措并举。中央财政3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合计发放400亿元一次性补贴,安排100亿元支持秋粮抗高温干旱;农业农村部设立农资保供专班、热线电话和微信公众号,投放322万公斤国家储备种子,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春耕钾肥缺口。

“龙口夺粮”“虫口夺粮”,科技是关键。

夏粮生产中,面对因秋汛造成大面积冬小麦晚播,农业科技人员指导农民落实关键技术,突出抓好抗涝保播、促弱转壮、防病治虫、“一喷三防”、机械化抢收。

秋粮生产关键时期,农业农村部制定印发南方水稻抗高温热害、玉米抗高温干旱、蔬菜茶叶抗旱减灾等6个技术指导意见,派出25个包省包片联系指导工作组、10个专家指导组和12个科技小分队,南方相关地区农业农村部门制定技术指导意见,动员基层农技人员扎根一线指导服务。

前段时间,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洋淘湖镇冲天村,镇水利站站长曹湘文调集了十多台水泵,经过10多天奋战,帮助种粮大户肖金良完成了灌溉。为了加强病虫害防控,汉寿县农技部门工作人员每隔5天就下田提取虫害样本。截至9月中旬,全镇3万多亩稻田已完成了3轮病虫害统防统治。

“由于遭遇了高温干旱天气,一个月前我特别担心种的2000亩水稻收成不行。现在看来,除了因灾损失的20亩外,其他稻田都度过了危险期,产量有保障,终于放心了。”肖金良说。

辛勤的汗水,迎来沉甸甸的收获。今年夏粮、早稻实现增产,目前除南方双季晚稻正抽穗扬花外,其他大部分秋粮作物进入完熟期。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9月22日,秋粮已收获20.3%。西南地区收获过六成,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过三成,西北地区过两成,黄淮海和东北地区开始收获。

质量兴农点亮希望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于优质、特色、健康的农产品需求增加,农业生产向高效、生态、多样化发展。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洋溢着更加缤纷的色彩。

秦岭脚下,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王莽街道清水头村,不少农民已经背着背篓忙碌起来。

“再忙也开心啊!”村民孟建朝说,在区政府支持和农业专家指导下,乡亲们修好了稻田渠系,引进小龙虾养殖,9月上旬已经进入了稻田小龙虾成熟收获期。

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军表示,“稻虾共生”实现了“一水两用”,还增加了效益。每亩地出产的小龙虾能达到300斤左右,收入约1.8万元,出产的有机稻米价格也很可观。

数千里外,山东省高密市胶河社区李家屯村千亩梨园种植区,在这个金秋迎来了累累硕果。“酥梨大丰收,多亏了供电所的电工师傅。春季花期授粉的关键时候,灌溉及时才有了好收成。”正忙着采摘的种植户李丹好说。

抽水灌溉需要供电保障。在梨园管理的关键时期,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柏城供电所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主动上门走访,了解用电需求,及时更换老化电力线路等,确保配电线路及设备“零缺陷”运行,解决了农户关心的大问题。

为了“米袋子”“菜篮子”产品生产供给充足、质优价稳,今年有关部门和各地突出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完善基础设施短板,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今年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面积推广的第一年,从田间调查看,大豆玉米长势良好,有望实现“玉米基本不减、增加一季大豆”的预期目标;目前各地秋菜定植接近尾声,蔬菜上市量将逐步增加;生猪生产发展和市场供应总体平稳,禽蛋奶水产品等产量同比均保持增长。

为了加快补齐产地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连续3年共安排中央财政资金100多亿元,撬动社会资金投入400多亿元,全面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新增冷藏保鲜能力1200万吨以上,有效降低产后损失,实现择期错季销售,增强主体议价能力和产业抗风险能力,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联农带农效果显著。

同心协力共建家园

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这是亿万农民的期待,也是人们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

眼下,云南哈尼梯田水稻正陆续收获。远远望去,一块块金色的梯田,尽显秋色美好。农民忙着收割稻谷时,“梯田兰子”正和团队制作丰收的短视频。

“梯田兰子”名叫丁继楠,是元阳县本地人,自2019年在短视频平台上传了哈尼族美食的制作过程,得到网友广泛点赞后,便积极为大地代言、传播哈尼农耕文化。

“哈尼梯田是我们的根,我们要保护好梯田,传承好农耕文化。”丁继楠说,近年来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村庄环境和道路得到改善,曾经撂荒的田地种上了水稻,原生态的哈尼梯田得到了大家的守护。

乡村承载着乡愁,传承着优秀农耕文化。近年来,各地深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品牌,展示农耕智慧、弘扬优秀农耕文化。同时,各地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倡导孝老爱亲、勤俭持家等文明新风尚。

为了让乡村更美丽,我国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目前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稳定在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28%左右,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笑容展现在越来越多农民群众的脸庞。乡村富民产业稳定发展,让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87元,实际增长4.2%。

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在希望的田野上,每一滴汗水都见证着农民的辛劳,每一个季节都在为新的收获筑牢基础。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更上一层楼,这是亿万农民群众的期盼,也是广袤中华大地越来越美的风景。(记者胡璐、黄腾、周勉、杨静)

宜居宜业“靓”乡村

“臭水沟变成了清水塘,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垃圾有人收、污水进管道,村里环境干净多了!”重庆市荣昌区昌元街道虹桥社区蔡家坝村民陶宗雨说。农家小院掩映在绿水青山间,人居环境整治让山城的小村庄焕发新的生机。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从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到华北平原的良田沃土,从西南高低错落的苍翠梯田,到西北草原的莺飞草长,一个个干净整洁、风光宜人的村庄,涌现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成为广大农民的幸福家园。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不仅关系到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关系到农村社会的文明和谐。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要求“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底线,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村庄为导向,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开展厕所粪污治理、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重点任务;2021年,又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

各地区各部门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重大工程,集中整治农村环境,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不断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能力,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

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逐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方面为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加快补齐短板,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以前家里的旱厕是‘一口缸、两块板、冬天冷、夏天臭’,现在有了坐便,既方便舒适又干净整洁,我们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谈及改厕感受,湖南省汉寿县武峰村1组村民蔡新顺嘴角上扬。如今,家中不仅改建了新厕所,安装了坐便器和水箱,还贴了地砖和墙面砖,如厕环境焕然一新。

在武峰村村民用上水冲式厕所的同时,甘肃省临洮县用“巧功夫”将农村改厕工作做到高寒缺水的百姓家。

走进临洮县太石镇三益村村民龚伟的家,院子一角的厕所干净整洁,四周的墙壁都贴了瓷砖,正中是一个陶瓷蹲便器。龚伟家的厕所在原有厕屋的基础上,用混凝土将储粪池进行了硬化,每次上完厕所后,覆盖上干细土或草木灰,每隔一个月清理一次。这个工程造价1700元,政府补贴1500元,龚伟自己只需要出200元就可以用上干净的卫生户厕。

武峰村和临洮县“因户施策、分类推进”的改厕模式是近年来全国农村厕所革命的缩影。按照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原则,科学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农村厕所革命深入推进,卫生厕所不断推广普及。

2019-2021年,中央财政安排192亿元,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和引导各地推动有条件的农村普及卫生厕所。各地在推进农村改厕过程中,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扎扎实实向前推进。目前,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的一块“硬骨头”。多年来,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面临着基础薄弱、区域差异较大、治理任务艰巨、运维保障不足等问题。

在河南省西峡县回车镇陡沟村,当地的“厕污共治”改造行动也解决了农村污水处理的难题。村民家的生活污水经管网,通过光伏发电净化槽后,出水水质可达到二级标准,可灌溉农田或生态补水,既减少了污染,也实现了污水就地资源化利用。依靠光伏发电,一个可覆盖15户日常生活污水处理需求的净化槽,每年可节约电费1344元。

2018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分区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稳步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和水平,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现象基本得到管控,目前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28%左右。

美化村貌、提升村容,乡村环境大改善

青山绿水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各地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来,改善村容村貌。

在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户清扫-村收集-镇清运-县处理”四级链式收转运系统推进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在四川绵阳市游仙区新桥镇同福村,村干部手把手教会了全村人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在山东省莱西市,12处镇街861个村庄已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成镇级垃圾处理终端项目3处,年处置垃圾产生有机肥超10万吨,走出了一条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新路径。

生活垃圾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战役。目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基本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稳定在90%以上,全国排查出的2.4万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基本完成,垃圾分类工作正积极推进。

随着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农村“垃圾靠风刮”的现象得到极大改善,群众齐参与的“村庄清洁行动”正为中国的乡村绘就一幅幅动人画卷。

湖北宜昌以“村庄清洁日”活动为抓手,开展了系列主题村庄清洁活动。全年共清运农村生活垃圾23万吨,拆除私搭乱建、残垣断壁5895处,消杀公厕12.4万次,环境整治难题逐个击破,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河南省禹州市将废弃的荒宅改建成树园、游园、果园、菜园,村内硬化街道干净整洁,标识牌匾清晰可见,农家庭院花团锦簇,房前屋后蔬果飘香;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根据“红黑榜”考核办法,对各自然村、行政村每季度进行评分。考核评比让村干部摩拳擦掌、村民们跃跃欲试,大家千方百计让“黑榜村”脱“黑”、一般村变“红”。

目前,农村长期存在的“脏乱差”局面得到扭转,绝大多数村庄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全国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随着行动持续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理念逐步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建管并重、长效运行,让乡村从“一时美”到“时时美”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关键要建管并重、长效运行。

村民住得散,厕所粪污怎么处理?四川成都彭州市九尺镇九尺铺社区居民胡蓉菊打算把自家厕所的沼液抽取到田里。一个电话,没多久,村里的厕所管护队队员罗世均就开着一辆小型清洗吸粪车上了门。2021年,彭州市在全市布局建设了4个粪污资源化利用中心,通过“公益性+市场化”的方式,开展农村户厕维修、清运等社会化服务。

九尺铺社区厕所的管护工作不是个例,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过程中各地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健全运行管护方式,确保各类设施建成并长期稳定运行。

湖北松滋市推行“点长”负责制,将全市17个乡镇(街道)分区划块,明确各区块的服务主体,压实改厕工作的管护责任;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为农村公厕配备“一对一”保洁员,解决责任不清、打扫不及时等管护难题;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建立“以厕养厕”的管护机制,通过安置自助售卖机等方式营收用于乡村公厕的运营维护。

建好更要管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坚持精准施策,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实现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一年接着一年干,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美丽乡村是多少人向往的生活,更是多少人梦里的归处。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质增效,留住乡村的绿水青山,将谱写出更多山水田园相依、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篇章。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唐旭 朱凌青

 
热门信息  
· 红旗飘飘
· 高擎先进文化
· 云南省领导干部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开展集中自学
· 延安城市书房开放暨“智慧书屋·有声乡村”项目
· 遵义市文旅产业招商引资恳谈会召开
· 首届“四川省十大歌曲”评选结果出炉
· 中秋小长假:遵义与文明同行 景美人更美
· 百名妇女同剪《百虎图》喜迎新春共祝中国年
· 二〇二二年春晚将有多项创新亮点
· 成都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 王凤朝强调 力争把成都世园会办成世界一流的国际
· 记录50名老战士的革命故事《口述历史》完成整理
· 2021四川文旅大会今日召开 九寨沟将恢复全域开放
· 2021成都双年展学术交流会召开
· 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
推荐信息  
· 高擎先进文化
· 四川红色旅游主打精品牌
· 四川省第二届农家乐文化旅游节隆重开幕
首页 - 访客留言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西部印象-www.zgxbyx.cn 中国西部印象.cc www.zgxbyx.tv www.zgxbyx.cc  备案号:蜀ICP备20220124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