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 记者 周琴
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牵动众人心。救援现场的一幅幅生动画面、一个个救援故事,让一直关注此次“9.5”泸定地震的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原社长、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贾永感动不已。半小时创作歌词,一下午谱曲、配乐,晚上演唱、录音,第二天剪辑完mv。9月7日,他与几位主创用24小时完成创作的歌曲《在一起》正式上线。
照片为贾永(左一)2013年芦山地震现场采访。受访者供图
创作歌曲抚慰人心
献给奋战在抗震一线的人们
“在一起,就有温暖。在一起,把爱传递。在一起,就是力量。在一起,见证生命奇迹……”《在一起》这首歌歌词感人,曲子温暖动人,唱起来有着抚慰人心的力量。
贾永是资深军事记者,曾长期担任新华社编务会成员,新闻出版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再后来,他又转行从事电视和新媒体宣传。他是《将改革进行到底》《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一起走过》《必由之路》等央视热播的政论片撰稿人,也是纪录片《强军》《回望延安》《祖国在召唤》《为了和平》,以及建军90周年阅兵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现场解说词总撰稿。今年59岁的他,近年把工作重心放在众多国家和军队大片的撰稿上。而此次创作《在一起》的歌词,也是源于感动。
贾永向封面新闻记者讲述,自己参加过汶川抗震和芦山抗震,“四川军民在每一次抗震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勇气,所迸发出的精神,都令我感动。”这次地震发生时,他的老搭档,八千里路(北京)文化传媒公司创办人伏子光正在老家四川剑阁,也清楚四川如今正在面临疫情、地震双重考验。“他就提出要为四川人民创作一首歌,以最快速度献给奋斗在抗震一线的干部群众,献给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救援官兵。”
四川泸定地震后,救援现场传来了太多的感人的画面。激流之上,消防官兵冒着危险飞架救生桥;“独木桥”上,武警战士舍生忘死,接力救助伤员;绝壁之上,中国安能突击队员不顾个人安危,驾着挖掘机开辟生命通道,还有地震来临的那时候,众多的学校、幼儿园老师们沉着应对,孩子们有序撤离……因为有了前方的画面,两人迅速确定了主题,就是“在一起”。
照片为贾永(左一)2013年芦山地震现场采访。受访者供图
音乐人24小时接力
抗震一线精神助力《在一起》完成
有了“在一起”的主题,带着内心漫溢的感动,6日中午,贾永与伏子光仅用半个小时,就在手机通话中“凑”出了歌词。“一次山崩地裂,又有多少分离。无数勇敢逆行,汇成永不放弃。不放弃每一声呼唤,兄弟姐妹在一起。不放弃每一个生命,兄弟姐妹在一起……”
歌词创作完毕,后续的作曲、配乐和演唱也步步推进。贾永介绍,“远在山西的青年作曲家沐凡,用一个下午完成作曲、配器,北京歌手龚泽艺7日凌晨完成录音,后期编辑7日上午借助西部战区陆军、武警四川总队、中国安能救援人员传来的现场视频,剪辑出了MV。”音乐人们分布在不同的城市,用24小时在网上完成这场爱的接力。
贾永介绍,目前,《在一起》的MV已经在50多家平台上线,将给不少人带去抚慰。他坦言,“如果这首《在一起》感人动人的话,那是源于抗震一线的广大官兵和当地干部群众的事迹感人动人,是他们用英勇无畏,用他们的永不放弃的精神感动了我们。也可以说,是抗震一线的人们与我们“在一起”,共同完成了这首作品。”
在贾永看来,今年的中国答卷中,肯定有此时此刻正在震区奋力救援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各地驰援者志愿者、当地干部群众,共同用行动书写的优异答题。他也相信,考验面前,四川一定会“雄起”!
《在一起》
——献给奋战在抗震一线的人们